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23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292篇
综合类   730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300篇
  2篇
中国医学   211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成员之一,参与了一例ICU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管理,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为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应积极下临床参与药物治疗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测定两药配伍后的pH值,溶液颜色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曲线变化及含量变化。结果头孢噻肟钠在236nm,奥硝唑在319nm处有最大吸收;混合液在40min时,由微淡黄色澄清液变为淡粉红色;在4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峰形、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变色,临床应避免配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回顾性分析2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分别发生于颈部及腹股沟,瘤组织HE镜检为梭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浸润性生长方式,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合体状,呈片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结构,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瘤细胞特异性表达CD21、CD35,部分表达的抗体有EMA、CD68、CD34、$100。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肿瘤,恶性度较低,结节状生长方式及淋巴细胞浸润对诊断可能有提示意义,CD21及CD35的表达对其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麸炒枳壳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为该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加甲醇超声处理制样,采用HPLC法,以Hypersil C18柱(1.6 mm×200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A)-0.1%冰醋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结果:10批麸炒枳壳配方颗粒检出8个共有峰,指认了3个特征峰.以柚皮苷为参照峰,不同批次麸炒枳壳配方颗粒相似度在0.9以上.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麸炒枳壳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四肢关节周围骨折临床上大多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如果内固定术后不及时地介入功能康复锻炼,很容易遗留受损关节的功能障碍。由于四肢关节周围骨折大都合并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的损伤,加上手术创伤,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再加上患者有惧怕心理,锻炼时达不到最大限度,对术后的功能康复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有效控制术后肢体肿痛是四肢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能否顺利康复的关键。自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我科对86例四肢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肿痛患者运用艾灸透入疗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从心脏电生理角度来评价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方法:将1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调脂、扩冠、控制血压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治疗前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人工测量各导联Qtmin、QTmax、Qtcmin、QTcmax,计算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比,治疗4周后重复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比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比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明显缩短QTd、QTcd,降低QT间期离散度比,从而从心脏电生理角度再次肯定了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李荣  王衡东  王文峰  叶寅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165-1169
目的 改善聚丙烯无纺布(PPNWF)的亲水性与血液相容性.方法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方式在PPNWF上引发接枝丙烯酸(AA)单体,制备不同AA接枝面密度的PPNWF(PP-PAA,接枝面密度分别为0.12、0.19和0.26 mg/cm2),上述PP-PAA再经EDC[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活化后,与肝素(Hep)反应,制备不同肝素结合面密度的PPNWF(PP-Hep,肝素结合面密度分别为1.78、2.34和3.21 μg/cm2);通过红外光谱、水接触角对改性材料的表面进行表征,通过溶血率、血浆蛋白吸附以及APTT试验评价其血液相容性.结果 PPNWF表面水接触角从(143±1).降到(36±5).,显示其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上述PP-PAA的溶血率分别为(4.13±0.01)%、(8.59±0.07)%和(12.78 +0.11)%,血浆蛋白吸附率分别为(7.0±1.0)%、(9.3±2.3)%和(12.0±3.1)%,APIT分别为(28.8±0.2)、(29.1±0.1)和(30.8±0.8)s;上述PP-Hep的溶血率分别为(1.08±0.01)%、(0.84±0.03)%和(1.22±0.08)%(均<5%),血浆蛋白吸附率分别为(4.8±1.1)%、(6.7±1.8)%和(4.2±1.5)%APTT分别为(28.2±1.1)、(28.9±0.2)和(28.4±0.5)s.结论 改性后的PPNWF的亲水性与血液相容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8.
CD15抗原(粒细胞相关抗原,Lewisx)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一种碳水化合物抗原, 由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组成,属于黏附分子家族成员,为选择素所识别的一个配基[1,2].Hodgkin淋巴瘤 Reed-Sternberg细胞表达CD15抗原,多年来CD15阳性表达被用来诊断Hodgkin淋巴瘤[3]. 近年的研究发现多种上皮组织和/或其发生的肿瘤也表达CD15蛋白,其表达与这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有关[4-8].迄今为止,CD15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未见文献报道.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5在良恶性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腺肌症中内膜腺体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乌苯美司辅助治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为了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还必须辅以化疗、免疫等其他综合治疗.乌苯美司(百士欣)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有关乌苯美司作为乳腺癌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国内报道较少.我们选择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随机试验,以评价乌苯美司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总结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A组:常规MED手术;B组:常规MED手术后,同时应用等离子刀对椎管内残余组织进行消融、皱缩,成形。随访最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分别于术后3、1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比较,并行CT复查。结果:B组临床疗效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术后3、12个月统计学χ2值分别为4.13、4.81;P〈0.05),优于A组,CT影像学复查示B组优于A组。结论:椎间盘镜下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的MED手术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