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实施全麻手术(不含肾移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5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因不同病因实施全麻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相应科室60例同期实施全麻手术的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回顾性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与肾功能正常患者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48.1%和10.0%,P<0.01);最常见并发症为严重高血压(20.4%),其次为肺部感染(14.8%)、心脏事件(13.0%);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22.37±13.57)天和(10.82±6.09)天(P<0.01);2组术后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7.4%和1.7%,P=0.188);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术中出血≥400ml与术后并发症增加有关(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14,95%可信区间:1.164-275.802; P=0.039).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最常见并发症为高血压、肺部感染、心脏事件,其发生与患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多及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2.
IgG4相关性肾病(IgG4-RKD)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血清IgG4升高,影像学上可见肾实质损害,组织病理表现为小管间质性肾炎,以间质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本文将对IgG4-RKD的临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病理分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肾内科收治的78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DN组,同期选择肾脏功能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与DN组患者的病理分型,免疫组化检测两组患者的C3aR.C5aR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DN组78例患者中,病理判断为I型40例,I型20例,皿型10例,V型8例。DN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肾组织的C3aR.C5aR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DN组患者中,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理分型与血肌酐(r=0.603,P=0.000)、血尿素氮(r=0.537,P=0.001).CRP含量(r=0.558,P=0.001)和C3aR(r=0.544,P=0.002)、C5aR(r=0.478,P=0.008)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DN患者的病理分型与C3aR,C5aR免疫功能有显著相关性,其可影响DN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雄性大鼠肱骨、股骨和胫骨生物力学性能增龄性变化规律及其在年龄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不同周龄,将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2、4、6、8、17、26、52、78和104周龄组,每组10只。过量麻醉处死大鼠后分离肱骨、股骨和胫骨并剔除附着软组织,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上述骨骼长度及中段(受压部位)直径,利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三点弯曲试验以检测极限载荷和极限载荷下位移。结果 不同周龄组雄性大鼠肱骨、股骨和胫骨极限载荷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周龄增长,肱骨、股骨和胫骨极限载荷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都在52周龄组达峰值,52周龄前与周龄呈强正相关(r=0.884、0.933、0.929,P<0.05)。极限载荷下位移除股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肱骨、胫骨均无统计学意义。股骨极限载荷下位移与周龄呈弱正相关(r=0.406,P<0.05)。52周龄前大鼠肱骨、股骨、胫骨、3种骨骼综合极限载荷自动线性建模的年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78.2%、86.8%、84.1%、88.3%。肱骨、股骨、胫骨长度与极限载荷呈强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