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10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7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2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卡前列素氮丁三醇组)和对照组(缩宫素组)各118例。两组患者均在娩出胎儿后立即宫底注射缩宫素20U,再给予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20U。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氮丁三醇250μg臀部深部肌内注射。记录患者剖宫产术中、术后2h、术后24h内的出血量,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头痛及口干,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氮丁三醇用于防治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并掌握山东省寿光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12年寿光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结果 1990~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 114例,死亡15例,年平均发病率4.66/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3~6月份为高发时期;年龄构成以20~40岁为主;职业构成以农民最多,其次为工人。结论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应继续坚持以灭鼠和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73.
74.
75.
痰对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对此病,我们在临证时审证示因,初步探讨了治痰的机制、途径及方法,现将临床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6.
对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一期修复术式进行改进设计,以耳廓缺损前缘为蒂的耳后乳突区皮瓣,携带耳甲后软骨块;或以耳缺损缘一端为蒂,切取03-0.4cm宽的正常软骨条易位到耳轮缘固定、支撑,皮瓣包卷覆盖塑形。供区缺损设计两个大型V-Y滑行推进皮瓣闭合或以中厚全层皮片移植修复。应用于临床11例,最大缺损范围占整个耳轮2/3,并累及耳舟、对耳轮,宽约1~1.8cm手术均获成功,形态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7.
78.
<正> 我们于 1983年 12月~1994年 10月共收治78例90侧腋窝瘢痕的病人,经整形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耳廓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耳鼻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9年11月~1993年9月,采用联合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的耳廓复合组织块移植8例,其中修复鼻翼缺损6例,鼻尖、鼻翼缺损及小耳畸形各1例。切取耳廓复合组织块最大宽径为2.6cm,最小为1.8cm,联合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肤0.8~2.2cm×1~2.5cm。手术均获得成功。对耳复合组织块移植成活的机理、手术成功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矮小症患儿的病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与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IGF-1水平的简易GH缺乏(GHD)诊断预测模型。方法矮小症住院患儿1 496例,采用胰岛素低血糖法和精氨酸法测定GH分泌状态,根据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病因;Logistic逐步多元回归模型建立基于IGF-1的GHD诊断预测模型。结果 GHD659例(44.05%),特发性矮小504例(33.69%),家族性矮小165例(11.03%),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35例(2.33%),余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宫内发育迟缓、Turner综合征、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等引起的矮小症。比较GHD与非GHD两组患儿潜在的影响因素,体质量、BMI、身高-SDS、ALT/AST/AKP、TG/Tch、IGF-1、IGFBP-3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GHD的概率为P,经Logistic逐步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如下:LN[P/(1-P)]=-2.0193+0.0683×年龄+0.1439×BMI+0.021×ALT-0.0021×IGF-1-0.1526×IGFBP-3。结论内分泌疾病是矮小症最多见的病因,但GH激发试验的水平与多种体格和生化指标有关,因此GHD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基于IGF-1拟合的简易模型对GHD诊断有较准确的预测价值,可用于门诊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