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大鼠静脉内皮细胞KLF6、TGF-β1表达上调,诱导Endog-lin、P-selectin表达,引发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血栓形成前组,创伤后2.5 h)、C组(血栓形成组,创伤后25 h)、D组(血栓不形成组,创伤后25 h),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TDVT模型。不同时间点解剖股静脉观测血栓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分离血管内皮,先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 230 2.0基因芯片检测静脉内皮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变化,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股静脉内皮中KLF6、Endoglin、TGF-β1、P-selectin表达;再对上述基因进行Pathway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C组大鼠(血栓形成)17例,D组大鼠(血栓未形成)13例,解剖发现C组内皮损伤较D组严重。基因芯片分析及real-time PCR结果均提示:创伤后2.5 h,KLF6,TGF-β1、Endoglin、P-selectin表达上调(Ratio值>2),B组高...  相似文献   
72.
73.
中国南方部队肺结核住院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南方部队结构发病情况,探讨其流行规律,为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调查某战区被指定收治结核病的3家部队综合医院,对1997年5月-2001年6月收治的部队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病例261例,全部为肺结核患者,以浸润型为主,占80.4%,平均发病年龄22.6岁;88.1%的病例为有症状后主动就诊,发现较迟,驻乡村部队病患者显著多于驻城镇部队,发病时间以3-5月份较集中,占39.5%,结论:肺结核诊断不及时和管理不当是该区部队肺结核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加强部队官兵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防止结核病在部队内部传播。  相似文献   
74.
低密度脂蛋白(LDL-C)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实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因而,将LDL-C升高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国内实验室采用化学沉淀法和简接计算法.化学沉淀法以PVS法应用较广泛,但因其预先沉淀,操作较繁琐,不适于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间接计算法多采用F公式或D公式计算,但在某些条件下,会出现较大偏差.近年来,已有免疫比浊直接测定法问世,操作简单,可直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  相似文献   
75.
腹主动脉脏支多发性变异1例李兴国,温淑仪(昆明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昆明650031)昆明地区成年男性一例腹主动脉不成对和成对脏支发生多种变异,现将变异情况报告如下:1腹腔干细小,直径4毫米,自第1腰椎上缘发自腹主动脉前壁,于根部向左上方发出几乎等粗的膈下...  相似文献   
76.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肠镜观察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镜检查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并开展了一系列镜下治疗新技术。而肠道准备不好是结肠镜检查漏诊或失误的常见原因。因此,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不同药物肠道准备的效果差异及优缺点,并说明了不同情况下需要选择的不同准备方法。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  相似文献   
77.
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 ,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实LDL 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 ,因而 ,将LDL C升高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国内实验室采用化学沉淀法和简接计算法。化学沉淀法以PVS法应用较广泛 ,但因其预先沉淀 ,操作较繁琐 ,不适于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间接计算法多采用F公式或D公式计算 ,但在某些条件下 ,会出现较大偏差。近年来 ,已有免疫比浊直接测定法问世 ,操作简单 ,可直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  相似文献   
78.
病理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现正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然而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报道甚少,故将我院遇到3例予以报道并加以讨论。病例介绍例1.男,70岁,农民。因心前区闷痛伴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Q波,ST-T形成单向曲线,P-R间期逐渐延长伴QRS综合波脱落。临床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塞,Ⅱ°I型房室传导阻滞(A-VB)。经静注尿激酶为主的综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Ⅱ°A-VB消失。但于住院后4小时夜间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即静滴可拉明、人工面罩加压给氧辅助呼吸获效,暂停时间由30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太极拳锻炼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收录的太极拳锻炼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15日。对照组不干预或口服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太极拳锻炼干预。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腰椎骨密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I2=0%,P=0.960;SMD=0.17,95%CI(0.01,0.33),P=0.030],股骨颈骨密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I2=0%,P=0.910;SMD=0.24,95%CI(0.09,0.38),P=0.001],Ward三角骨密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I2=0%,P=0.730;SMD=0.21,95%CI(-0.00,0.43),P=0.050],2组患者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改善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0%,P=0.720;SMD=0.14,95%CI(-0.08,0.36),P=0.210];2组患者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改善程度、跟骨骨质指数改善程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2=0%,P=0.980;SMD=0.13,95%CI(-0.24,0.50),P=0.490;I2=0%,P=0.940;SMD=0.11,95%CI(-0.26,0.47),P=0.570];试验组跟骨超声传播速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I2=0%,P=0.980;SMD=0.50,95%CI(-0.13,0.87),P=0.009];试验组血清钙浓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I2=0%,P=0.860;SMD=-0.33,95%CI(-0.58,-0.07),P=0.010];2组患者的血清磷浓度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改善程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2=0%,P=0.980;SMD=0.09,95%CI(-0.16,0.34),P=0.480;I2=0%,P=0.610;SMD=-0.01,95%CI(-0.27,0.24),P=0.930];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2=0%,P=0.680;RR=11.74,95%CI(3.71,37.17),P=0.000]。利用股骨颈骨密度作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漏斗图上各研究点分布基本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太极拳锻炼可以有效提高锻炼者的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对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0.
背景:目前,深静脉血栓的分子病因学机制及其形成的核心调控网络仍未完全阐明,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预测也无理想的方法。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L/G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方法:采用蚊式钳夹闭50只SD大鼠双侧股静脉的3个不同部位3s随后予以模具制动制备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根据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阶段和生物学特征,将模型大鼠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取大鼠创伤静脉,提取总RNA,经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应用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基因芯片杂交结果发现组织蛋白酶L/G基因在各组间差异表达明显,其中血栓形成组最高,无血栓形成组和血栓形成前组次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eal-time PCR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杂交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局部静脉血管壁中组织蛋白酶L/G表达水平升高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可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预测的候选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