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背景:目前调控静脉内皮细胞、血小板、炎性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局部深静脉血栓微环境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未发现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的可靠方法。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6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模型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于造模后2.5,25h,解剖股静脉观测血栓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将模型组分为:血栓形成前组(造模后2.5h)、血栓形成组和血栓不形成组(造模后25h)。取各组股静脉内皮组织,采用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采用real-timePCR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基因芯片分析及real-timePCR结果均发现,造模后2.5h,血栓形成前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25h,血栓形成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明显高于血栓形成前组、血栓不形成组和对照组(P<0.05)。提示局部静脉内皮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B1和组织因子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2.
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Rg1抗衰老的分子机制。 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构建SD大鼠衰老模型,并同时给予三七皂苷Rg1预防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MWM)进行行为学检测,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中Caspase-3前体蛋白和Bcl-2的含量。 结果 衰老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在第Ⅲ象限逗留的时间明显减少(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皮质GR和GSH-Px的含量降低(P<0.05),Caspase-3前体蛋白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5),Caspase-3前体蛋白活化切割增加(P<0.05);而三七皂苷Rg1治疗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第Ⅲ象限逗留的时间明显增加(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皮质GR 和GSH-Px的含量升高(P<0.05),Caspase-3前体蛋白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加(P<0.05),Caspase-3前体蛋白活化切割减少(P<0.05)。而Bcl-2阳性神经元数及表达在3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三七皂苷Rg1能通过上调衰老模型大鼠皮质内源性巯基抗氧化物(酶)GR 和GSH-Px的含量,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前体蛋白的活化切割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抗大鼠神经系统衰老。  相似文献   
223.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探讨T2DM胰岛素抵抗(IR)的分子机制.方法高脂、高胆固醇灌胃、糖水喂养(HFD)+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T2DM大鼠模型,检测血清糖化血清蛋白(FM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L)、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糖(FGLU)、胰岛素(INS)、C肽(C—P)的含量和肝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结果STZ+HFD组FMN、TG、TCHOL、CRP、C—P、INS和IRI明显高于HFD组和对照组(P〈0.05),HFD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TZ+HD的TNOS、INOS、MDA和GR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D+STZ能通过调控肝组织内源性巯醇抗氧化物(酶)、NO、NOS和iNOS的含量,诱发IR和T2DM.  相似文献   
224.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法配合陇中Ⅲ号方汽雾透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配合陇中Ⅲ号方汽雾透皮治疗256例患者.结果:219例治愈,29例好转,8例未愈,总有效率96.87%.结论:2种方法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25.
随着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广泛开展,理解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如何协调、有序地调控细胞分化与个体发育的时空过程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阐明这一机制是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根本任务。基因转录水平的调节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诸多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细胞中转录作用模式的差异导致了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只有利用一定的科学模型和技术手段系  相似文献   
226.
目的 评价新型免疫载体重氮乳胶凝集试验 (DLAT)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结核病人和无结核病史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收集相应的临床检测标本。以BACTEC快速培养和ELISA两种实验室常用的结核诊断方法为对照。根据每种方法对标本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以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LAT ,BACTEC培养和ELISA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 6 1 32 % ,5 3 77%和 6 2 2 6 % ;假阳性率分别为 2 30 % ,0和 4 6 0 % ;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 0 795 ,0 76 9和 0 788。P值均小于 0 0 1。结论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重氮乳凝法诊断结核病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该方法可作为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27.
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常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虽然PEMFs能刺激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生成、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生成并影响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