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湖北省2004年4起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血吸虫感染(下称急感)暴发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湖北省2004年4 起急感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结果共55例(确诊病例48例,临床病例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 24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5岁;职业分类以农民(27例)和学生(25例)为主;接触疫水方式以戏水游泳(26 例)和生产、生活(21例)为主。结论控制急感暴发流行,应以提高春查春灭质量和加强中小学生及农民健康教育水平为主。  相似文献   
42.
湖北省2005年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湖北省2005年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因素和规律,为遏制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急感发生,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建立急感发病数据库,对数据库和急感突发疫情疫点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呈抛物线曲线趋势,全省累计发生153例,性别男女比为3.31∶;感染人群主要为36~55岁年龄段的农民,其次为7~15岁学生;结合突发疫情疫点落实防治工作评分结果,耕牛防治工作最差,人群查治病工作也未能落实。结论发生感染地区县、乡镇范围与以往基本一致,特别显示这类地区要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分析感染病人的年龄、职业、接触方式等指标,表明要重点针对农民和中小学生加强健康教育;有效地遏制或减少急感发生,要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做好人畜同步防治工作,认真扎实地落实每年的防治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43.
武汉市洪山区达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市洪山区达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进行考核。2008-2010年全区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未发生本地急性血吸虫感染,未查到感染性钉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防治档案资料。洪山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掌握湖北省急性血吸虫病发生与变化情况,为科学防治急性血吸虫感染提供对策。方法收集2004、2005年全省急性血吸虫病个案调查卡与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按性别、年龄、职业、感染与发病时间、感染方式等指标分别输入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全省共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160例,发病以中小学生和农民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1. 87%和42. so%,接触疫水方式以嬉水游泳感染和农业生产感染为主,感染高峰在6、7月,发病高峰在8月。全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4起,急性血吸虫病55例。2005年全省共报告急性血吸虫感染157例,发病以农民和中小学生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5. 86%和38. 85%,接触疫水方式以嬉水游泳感染和农业生产感染为主,感染高峰在6月,发病高峰在7月。全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5起,急性血吸虫瘸44例。结论学生和农民是急性血吸虫感染的主要人群,应针对他们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减少疫水接触,同时加强传染源控制与管理,控制和减少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45.
目的考核评估湖北省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和效果。方法根据国务院血防办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要求,查阅、审核全省23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区)(以下简称县)2008、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随机抽取63个疫情较重村(洪山区、江夏区、荆州开发区各抽取1个村,其他20个县每县抽取3个村),现场调查人、牛血吸虫病感染和资料整理归档情况,考核和评估血吸虫病疫情现状。结果防治资料表明全省5433个流行村(2008年为5431个,2009年行政区划调整)人群、家畜感染率均降至3%以下。23个县、63个抽样村2008-2009年资料均系统、规范,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疫情变化的档案资料。现场考核的23个县3918个流行村目前的人、畜感染率均在3%以下,以县为单位,人群感染率最高的是沙市区和洪湖市(均为2.77%),耕牛感染率最高的是赤壁市(2.76%)。现场调查63个流行村,人、牛感染率均在3%以下,其中人群感染率最高的村为江陵县资市镇玉古村(2.46%);耕牛感染率最高的村为公安县闸口镇红安寺村(2.78%)。结论全省流行村人群、牛感染率均降至3%以下,2008-2009年2年没有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考核评估湖北省2011年血吸虫病防治目标和效果.方法 分析湖北省2010、2011年血吸虫病疫情;重点查阅和审核全省21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区)(以下简称县)2010、2011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每个疫情控制县抽查1个疫情较重流行村现场调查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抽查3个疫情较重流行村现场调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考核和评估血吸虫病疫情现状.结果 防治资料表明,2011年全省5 447个流行村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降至2%以下;人群血吸虫感染率≥1%的村数为1 325个,较2010年减少905个(含应城24个村),下降40.58%;耕牛血吸虫感染率≥1%的村数550个,较2010年下降了53.27%;感染性钉螺132处,较2010年减少274处(含钟祥9处、鄂州2处),下降67.49%.人群病情现场调查共抽查21个村,血检4 724人,血检结果阳性469人,血检阳性者再粪检456人,粪检阳性12人,平均血吸虫感染率为0.26%.家畜(耕牛)病情调查共抽查63个村,结果发现其中21个村无牛,42个村有牛;对42个村耕牛粪检2 279头,粪检阳性6头,平均感染率为0.26%.人群走访调查共抽查42个村1 190人,与资料相符合1 182人,符合率为99.33%.钉螺核查共调查48处,调查2 311框,捕获钉螺479只,解剖发现感染性钉螺1只.结论 湖北省2011年全部流行村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降至2%以下,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1%的村数均下降40%以上,感染性钉螺处数下降60%以上,没有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全省及疫区各县均实现了2011年血吸虫病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47.
湖北省血吸虫病3次抽样调查疫情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行政村,对人、畜进行血吸虫粪检查病,用Epi-info软件对3次抽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次抽样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3.54%、7.19%、4.77%,病人感染度(EPG)1989、1995和2001年算术均数分别为51.97、36.85、34.53,人群感染度(EPG)算术均数分别为7.04、2.65、1.65,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8.71%、14.98%、9.80%,均呈下降趋势。按年龄分组,50~60岁组病人感染度、人群感染度下降幅度最小,且2001年该组病人感染度和人群感染度在各年龄组中最大,感染率也较高。各职业中农民、渔民、船民感染率高,感染度大,且渔民中的病人感染度呈上升趋势。丘陵地区居民感染率1995年、2001年和1989年相比均上升,耕牛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年龄组居民、农民、渔民、船民血吸虫感染仍较严重。丘陵地带的疫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8.
49.
长江中下游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受各种因素影响[1]疫情长期徘徊居高不降[2],成为我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难度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50.
2004~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北省2004~2007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方法收集2004-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重度流行村大幅转向轻度流行村;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率和突发疫情、人群感染率、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阳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大幅下降。结论通过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只有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大治理力度,才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