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西医并未有确切有效的根治疗法与措施,中医药治疗HIV/AIDS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艾滋病人无症状期的防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缺乏多中心、大数据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观察研究及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的基础研究。近年来,随着世界大范围内对中医药文化的关注以及各种临床研究的兴起,中医药治疗AIDS的临床实验研究,尤其是对于中医药防治HIV/AIDS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复方制剂的研究,也随之增加。表明中医药治疗AIDS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的传染病,中医学没有明确的记载,经过近30年医家们运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研发出了大量的有效方药,但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进展缓慢,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中药新药仅唐草片一个品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作用的发挥。笔者通过对治疗艾滋病中药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限制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研发的瓶颈,如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艾滋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混杂因素过多,提出在深入开展动物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注重中医复方作用机制研究,尤其体外抗病毒、免疫调节活性成分筛选,为更好的研发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3.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是艾滋病并发的具有致命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以抗病毒与抗精神症状等为主,但大多只能缓解或减轻临床症状,不能有效控制该病的进展。中医药经过20余年的不懈研究,初步得出了:艾毒伤元,致使肾精亏虚,脑消髓减而发病;或中焦气化失常,痰浊、瘀毒诸邪为患,渐致脑消髓减,而发本病。临床以"补肾培元"和"祛除艾毒"为治疗原则,兼以行气、活血、化痰、祛瘀等治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4.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侵犯脊柱及骶髂关节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发病早期多呈慢性迁延,因其隐匿性不易早期诊断,晚期则出现脊柱强直、畸形,单凭药物难奏良效,故早期诊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近年来采用温肾壮阳、通脉止痛之法治疗该病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观察组62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年龄15~61岁;病程2个月~19年。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3~60岁;病程3个月~18年。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昆明…  相似文献   
45.
蟾蜍的生物毒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蟾蜍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afogararizaus)的皮,剥下之皮晒干为干蟾皮,其耳后腮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为蟾酥,性辛甘温,有毒,功能解毒散肿,通窍止痛。蟾蜍所含主要成分为华蟾蜍毒素,华蟾蜍素、华蟾次素、甾醇、蟾蜍碱、去乙酰基华蟾蜍素等,大多具有生物毒作用。根据...  相似文献   
46.
47.
脾胃病的治疗方法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徐立然 《中医研究》2010,23(2):53-54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景岳全书·脾胃》曰:“胃司收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脾与胃的正常功能活动,体现在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3个方面。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则安。脾胃病的病机就其本脏而言,主要为纳运失调,燥湿不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旧’。针对脾胃病的特点,临床治疗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审证求因,通补结合,以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为关键。现将脾胃病治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价健脾益气方对正常实验猴的影响及治疗SIVmac239感染猕猴慢性期的作用效果.方法 4只正常实验猴及8只SIVmac239病毒感染的实验猴,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健脾益气方治疗组3组.检测不同时期健脾益气方对正常实验猴和感染猴的体重、血常规、血生化、血浆病毒载量以及CD4+T细胞和CD8+T细胞计数及各亚群...  相似文献   
49.
河南省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是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4所省级医院为技术依托和核心基地的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医联体,是提升基层医生综合能力的有益尝试。中医基层医生是中医医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体现中医医联体医疗的思维模式和特点,文章旨在针对传统基层医生综合能力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中医医联体优势提出解决办法。推广适用于基层中医院的艾滋病治疗经验,重点培养基层中医医生的接诊、救治能力。另外,通过实现中医医联体科研平台共享,逐步提升中医医联体基层单位科研能力,加强基层医生科研意识及能力等。通过这些环节,使中医医联体平台下基层医生综合能力在短期、长期培训过程中得到提升,更好地在基层治疗艾滋病的工作中发挥中医优势。  相似文献   
50.
对无症状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这一群体的治疗,目前认为不需要治疗,"只要进行定期的临床和实验室监测,并辅以社会支持,感染者即可保持健康状态,随着免疫的下降,会出现不同的机会性感染"。根据中医学"治未病"原则,不能让无症状HIV感染者这一最大群体坐以待毙,应给予"扶正祛邪"的中草药治疗,对恢复免疫功能,清除HIV将起到事半功倍作用,若等到正气消耗殆尽,免疫功能丧失,再积极的治疗也是事倍功半,徒劳无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