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相位对64排螺旋CT(64MD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考行54MDCT扫描后,使用Philips独立工作站提供的冠状动脉分析软件,进行冠状动脉重建。重建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组等。分析不同R—R时相各支冠状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右冠状动脉近段、远段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近段的最佳时相是70%和75%,右冠状动脉中段、后降支及左回旋支远段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0%,75%和40%.结论选择回顾程心电门控最佳R-R时相重建冠状动脉可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宝石CT能谱成像测量正常成人甲状腺碘浓度的正常值及甲状腺与周边组织碘比值,为甲状腺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26例怀疑颈部或颈椎、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能谱CT扫描,范围包括甲状腺,所有病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与每个患者签定知情同意书,取得患者同意.利用GSI Viewer浏览器处理,找出甲状腺与周边组织的最佳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及其所对应的单能量图像和碘基图像,测量双侧甲状腺、胸锁乳突肌的碘浓度并其求比值.结果 甲状腺右叶的碘浓度为(1.52±0.44) mg/mL,甲状腺左叶的碘浓度为(1.52±0.43) m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甲状腺碘浓度为(1.64±0.41) mg/mL,女性甲状腺碘浓度为(1.42±0.38) m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碘浓度比值为96.62±33.24.以胸锁乳突肌为对比获得的甲状腺最佳CNR所对应的单能量值为(57.01±2.76) keV.结论 宝石CT能谱成像可以简单快捷地测量甲状腺碘浓度,获得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碘浓度的比值,对评估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读片窗     
患者男,77岁。癫痫反复发作30余年,1996年行经额垂体瘤切除术,2年后CT复查垂体瘤复发,遂行二次垂体瘤切除术。近3d来癫痫发作频繁,程度加重入院。体检:心肺(-),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左上肢肌力Ⅱ~Ⅲ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侧肌张力减低。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WBC10.58×109/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1岁,右腰部剧烈疼痛,持续2d后缓解。2个月后,再次出现右腰部剧烈疼痛,持续10余天,症状较前加重。病人2个月来食欲不振,夜间睡眠差,体重减轻约5kg,无生食鱼肉及蛙肉史。查体:右肾区叩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生化、乙肝五项、血常规正常。尿常规:尿胆原3μmol/L,血细胞 (25个细胞/m1)。  相似文献   
15.
宝石能谱CT测定成人甲状腺碘浓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利用能谱CT能谱成像测量成人甲状腺碘浓度的正常值及甲状腺与周边组织碘比值。 方法 采用能谱CT对226例疑颈部或颈椎疾病患者进行能谱扫描,扫描范围包括甲状腺。将所有患者分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利用GSI Viewer浏览器处理,取得甲状腺组织的最佳对比噪声比对应的单能量值,在碘基图上测量双侧甲状腺、胸锁乳突肌的碘浓度并其求比值。 结果 甲状腺左、右叶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男性、女性甲状腺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40~60岁与>6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q=0.32,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62、5.42,P均<0.01)。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碘浓度比值为96.63±33.24。 结论 宝石CT能谱成像可以准确测量甲状腺碘浓度,取得甲状腺与胸锁乳突肌碘浓度的比值,可用来评估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丙肝与戊肝的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化验结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丙型与戊型病毒性肝炎的CT表现特点。结果10例丙型与戊型病毒性肝炎除了具有最常见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CT表现外,平扫及静脉期增强扫描还可见肝实质弥漫分布的小片状低密度病灶,延迟扫描整个肝脏病灶呈等密度改变,最具特征性。结论CT延迟增强扫描能为丙型与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提供重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PMN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或64层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7例接受ERCP检查。结果27例IPMN中,主胰管型11例,包括2例交界性肿瘤,4例原位癌,5例腺癌;CT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萎缩,主胰管扩张,8例内部可见壁结节,1例见多发斑块状钙化。分支胰管型9例,包括腺瘤和交界性肿瘤各3例,1例原位癌,2例腺癌;其中7例位于胰头部,表现为与主胰管相通的囊性病灶,内见分隔和乳头状壁结节,呈"葡萄串"样,1例可见点状钙化;2例位于胰尾部,呈类圆形囊性病灶,增强无强化。混合型7例,包括交界性肿瘤和腺癌各3例,原位癌1例,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扩张伴腔内壁结节,3例病变内可见不同程度钙化。7例接受ERCP,其中5例明确显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结论 IPMN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结合ERCP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提高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PSH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结果 MSCT平扫示17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3个病灶),共20个病灶。20个病灶中结节13个,肿块7个;肿瘤最大径0.9~3.6(2.3±0.9)cm。病灶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4个伴钙化,2个可见"空气新月征",6个呈磨玻璃密度结节;11例行增强扫描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2个可见"贴边血管征",3个伴"尾征"。结论 PSH典型MSCT征象为肺内孤立性肿块或结节,边界清晰,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强化明显,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可伴有钙化。增强扫描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探测器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者行64层CTCA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观察64层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起源、冠脉内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因素,并对桥血管和支架通畅性进行观察。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为65%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最佳。64层CTCA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和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变异血管及心肌显示较佳;对冠状动脉内斑块、冠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桥血管及支架通畅和有无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探测器CTCA可作为冠心病、壁冠状动脉、血管变异及心肌病变的筛选手段及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复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