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小蓟花治疗顽固性失眠1治疗方法将小蓟花干品6g或鲜品10g放入杯中,用开水30~50ml浸泡约10min,睡前饮其水。效果不显者,干品加至10g或鲜品加至15g,持续用药1个月,以后每5天减干品1g或鲜品2g,总疗程2个月。2治疗结果近期疗效:56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预防和控制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在剖宫产术中不同时机施行B-lynch缝合术和宫腔纱条填塞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为400~<500mL时即预先施行B-lynch缝合术患者35例为预防组;出血量为≥500mL时进行B-lynch缝合术患者20例为治疗组1,进行宫腔纱条填塞18例为治疗组2.观察总体缝合止血效果、平均出血量、输血率、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住院天数、产后病率、术后子宫复旧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3例患者产后出血均得到预防及满意控制,但预防组效果明显好于两个治疗组,预防组与治疗组1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输血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产后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9、2.99,χ2值分别为4.71、4.71、5.76;均P<0.05);预防组与治疗组2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输血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产后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5、6.08,χ2值分别为8.96、8.16、16.12;均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操作简单、迅速、有效、安全,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适时实施B-lynch缝合术,其产后出血能得到预防及满意控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正常范围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影响TSH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2977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四分位法根据血清TSH值从低到高分为4组(N1组、N2组、N3组、N4组),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压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TSH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4组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组收缩压低于N3、N4组,N2组收缩压低于N3组;N1组舒张压低于N3、N4组,N2组低于N3、N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TSH水平与孕周、舒张压呈正相关(β系数0.043、0.102,P<0.05)。结论:妊娠晚期正常范围内血清TSH水平可能与收缩压、舒张压、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关。正常范围的TSH水平随孕周增加及舒张压的上升而升高。  相似文献   
24.
25.
护理干预对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治疗过程中,干预组采取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情况.结果 干预组服药依从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及C1423T基因多态性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62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和56例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用vWF:Ag和TSP1 ELISA试剂盒对两组血浆中的vWF:Ag和TSP1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CBA)检测两组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水平,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限制性酶切扩增产物测定ADAMTS13基因C1423T多态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vWF:Ag和TSP1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ADAMTS13活性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例出现C1423T基因突变(4.84%),高于正常组(0%)。结论 ADAMTS13活性降低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血浆中的TSP1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ADAMTS13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裂解;中国汉族人群中基因C1423T突变可能降低ADAMTS13的活性水平,从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测定胎膜早破和非胎膜早破孕妇血中白细胞介素6、17含量,探讨白细胞介素6、17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母血白细胞介素6、17的值。结果①胎膜旱破组母血白细胞介素6、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分别为-3.16、-3.53,P〈0.01);②胎膜早破有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者母血白细胞介素6、17水平与无绒毛膜羊膜炎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46,P〈0.05;t=-3.57,P〈0.01);③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母血和脐血白细胞介素6、17水平明显升高。破膜〈12小时组与≥12小时组中母血白细胞介素6、17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3、87,P〈0.01;t=-3.38,P〈0.05)。结论母血中白细胞介素6、17水平对胎膜早破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方法简单,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膳食摄入情况,为孕妇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确诊的GDM孕妇133例为调查组,孕周为24—28周,选取同期产检的、年龄相近、孕周相同的正常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24小时回顾性膳食调查(3天),比较两组孕妇膳食能量和膳食结构区别,特别是蛋白和脂肪结构。结果GDM组平均每日能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升高。其中GDM组平均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酸量(15.73±7.75)g,高于对照组(12.53±4.44)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GDM组动物蛋白(59.08±19.58)g摄入量高于对照组(48.71±12.93)g,GDM组动物脂肪(40.02±14.37)g摄入量高于对照组(29.15±10.53)g,GDM组豆类蛋白构成比(7.16±6.29)%较对照组(12.83±7.42)%明显低,GDM组动物脂肪构成比(40.86±10.68)%高于对照组(36.68±9.91)%,GDM组植物脂肪构成比(59.13±10.68)%低于对照组(63.32±9.91)%。GDM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12.65±3.23)%、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10.47±2.90)%,低于对照组(13.474-3.23)%和(11.95±3.21)%。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GDM孕妇孕期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多、蛋白质中豆类蛋白构成比的减少、脂肪中动物脂肪的构成比增多、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多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减少,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和新生儿体内长链脂肪酸(long?chain fatty acid,LCFA)含量和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127例,糖耐量正常孕妇(N组,32例)和仅需饮食控制的GDM孕妇(G1组,32例)作为对照,将需药物治疗的GDM孕妇按随机并自愿原则分别纳入二甲双胍治疗组(G2组,33例)和胰岛素治疗组(G3组,30例)。比较各组分娩前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对比各组孕前及分娩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妊娠结局,分析各组母血和脐血中LCFA构成和含量。结果:G2组孕妇孕期增重低于N组、G1组和G3组,G2、G3组空腹血糖高于N组,G1、G2、G3组餐后2 h血糖高于N组,G2组HOMA?IR高于N组、G1组和G3组(P<0.05);4组母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母血和脐血中11种主要LCFA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分别为二十碳一烯酸(eicosenoic acid,EA)、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DPA)、亚油酸(linolenic acid,LA)、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花生四烯酸(arochidonic acid,A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油酸(oleic acid,O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enoic acid,EPA)、w?6?二十二碳五烯酸(w?6?docosapentaenoic acid,DPA6)、γ?亚麻酸(gamma linolenic acid,GLA)。G2、G3组EA高于G1组,G2组DPA含量高于N组、G1和G3组(P<0.05),4组脐血EA、DPA、LA、ALA、PA、OA、EPA、DPA6、GLA含量均低于母血中含量(P<0.05)。母血EA、LA、ALA、AA、DHA、PA、OA、EPA、GLA均与空腹血糖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用于GDM治疗,新生儿体重、血糖、血脂控制效果相同,二甲双胍孕期体重控制优于胰岛素,其对母血和脐血中LA和ALA等重要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且对脐血中AA和DHA无明显影响,从对必需脂肪酸影响的角度看,二甲双胍在GDM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