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0篇
中国医学   9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背景:有报道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应用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协同作用,且副作用较小。目的:观察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验证性实验观察。单位: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对象:清洁级4个半月龄未交配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30&;#177;15)g。方法:实验于2002-05/11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究空完成。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复方炔诺酮组,每组8只,前2组采用体积分数为0.056的乙醇溶液5ml/(kg&;#183;d)灌胃,复方炔诺酮组采用炔诺酮60μg/(kg&;#183;d)和炔雌醇3.5μg/(kg&;#183;d)灌胃(实验用药剂量参照人的用药20~35μg雌激素+孕激素)。所有动物给药时间为90d。给药结束后取胫骨标本,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胫骨近端次级骨小梁形成区进行破骨细胞和有关动静态参数的测量;另取肱骨标本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测定钙含量和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同时测定尿中的钙和羟脯氨酸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分离度、破骨细胞周长的静态参数变化。荧光周长百分数、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动态参数变化。②血清碱性磷酸酶、骨和尿中钙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去卵巢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数下降,骨小梁数目降低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加,伴随明显的破骨细胞周长增加(P&;lt;0.01);骨形成指标明显增加:荧光周长百分数和矿化沉积率增加(P&;lt;0.05),骨形成率(BFR/BV)明显增加(P&;lt;0.01)。②复方炔诺酮组与去卵巢组比较,骨量和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小梁面积增加82%和骨小梁数目增加83%(P&;lt;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51%(P&;lt;0.05);破骨细胞周长降低52.5%(P&;lt;0.01);同时骨有机质含量增加和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减少(P&;lt;0.05)。结论: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可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增加骨量和骨有机质含量,且不明显抑制骨形成。实验提供的药物剂量参照人的用量,20~35μg雌激素结合一种孕激素,其效果良好时即可提供一种最好的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药物调控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据此,探讨药物通过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方向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5-01/2005-01期间的与药物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作用相关的文献,检索词“marrowstromalcells,osteoblast”,或“mesenchymalstemcells,osteoblast”,并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01/2005-01期间的药物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作用相关的文献,检索词“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并手工检索近期的相关中文期刊和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筛选,选择观察药物(包括中药复方)对细胞分化方向进行调控的文章。排除观察其他因子对细胞分化方向进行调控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作用相关的文献293篇,21篇符合标准,排除272篇。资料综合:能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药物包括地塞米松、雌激素、他汀类降血脂药、二甲胺四环素和中药生脉成骨方等。对各种药物调控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通过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方向进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的前景进行初步的展望和分析存在的困难。结论:药物如果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又对骨有较高的器官选择性的话,将可能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但也还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口服糖皮质激素大鼠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口服糖皮质激素大鼠皮肤形态学改变,为建立新的皮肤衰老动物模型提供形态学上的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2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组织药理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对象:20只SD雄性SPF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糖皮质激素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糖皮质激素组每天口服灌胃糖皮质激素3.5mg/(kg·d),空白对照组每天口服灌胃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喂养100d后麻醉下处死大鼠,取背部正中1cm×1cm大小皮肤组织检测相关指标。③实验评估: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VanGieson染色法、Weigert-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形态改变,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表皮厚度和弹力纤维总面积。结果:纳入结果分析16只,其中空白对照组8只,糖皮质激素组8只。糖皮质激素组大鼠皮肤表皮变薄,弹力纤维面积减少,胶原纤维多断裂,排列疏松,糖皮质激素组大鼠表皮厚度(33.8±3.1)μm,弹力纤维总面积(3557.9±373.1)μm2,均小于对照组大鼠表皮厚度(63.7±7.4)μm,弹力纤维总面积(5049.0±497.5)μm2。结论:糖皮质激素3.5mg/(kg·d)口服灌胃100d可导致大鼠皮肤衰老样改变,与人类皮肤衰老有相似形态学表现。  相似文献   
44.
张新乐  吴铁  崔燎 《中国药房》2012,(29):2708-2710
目的:研究司坦唑醇与吡拉西坦联用对D-半乳糖致大鼠股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联用组,每组10只,后2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建模后联用组灌胃给予司坦唑醇0.54mg·kg-1·d-1、吡拉西坦432mg·kg-1·d-1,连续给药14周。检测各组大鼠左侧股骨长和宽,干湿重/体重比和骨羟脯氨酸(Hyp)、骨钙、骨磷含量;右侧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断裂载荷、刚性系数和弯曲能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干湿重/体重比和骨钙、弹性载荷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用组股骨干重/体重比、弹性载荷均明显增加(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司坦唑醇与吡拉西坦联用能有效预防D-半乳糖致大鼠股骨重量降低,增强骨强度。  相似文献   
45.
红曲E-70及洛伐他汀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曲乙醇提取物(红曲E-70)及洛伐他汀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方法制备红曲E-70,利用高效液相检测其洛伐他汀的含量,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红曲E-70和其对应洛伐他汀的含量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果红曲E-70在1~150μg/mL浓度范围抑制MCF-7增殖,而洛伐他汀只在0.15μg/ml浓度抑制MCF-7增殖(P〈0.05)。结论红曲E-70抑制MCF-7增殖,其抑制MCF-7增殖的作用比洛伐他汀更强。  相似文献   
46.
刘镛  唐银琳  吴铁  吴耀生  蒋东 《中外医疗》2012,31(29):105-106
目的探讨基于ITS2序列的绞股蓝与其混伪品鉴定的新方法。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绞股蓝及其混伪品的ITS2序列,用软件MEGA4.0等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通过ITS2数据库预测ITS2二级结构,并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绞股蓝与其混伪品的ITS2序列存在差异,其二级结构在4个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发出时的角度均有明显差异,绞股蓝最大种内K2P遗传距离远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最小种间K2P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绞股蓝与其混伪品可明显分开。结论基于DNA条形码的ITS2序列为绞股蓝及其混伪品的准确、简便鉴定提供了新的分子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红苓肝宝对小鼠酒精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酒精灌胃的方法造成小鼠肝损害,不同剂量红苓肝宝预防用药10周后,观察与肝损伤相关的各项血液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切片观察及评分,并与西药(秋水仙碱)组进行比较.结果 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乙醇脱氢酶(ADH)、肝重指数和肝ADH均升高(P<0.05),镜下肝细胞广泛变性,有少量坏死.红苓肝宝高剂量组相关血清酶降低,肝脏病理改变好转或恢复,与模型时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没有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红苓肝宝对酒精造成的小鼠肝损害有一定的降酶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优化清咽口含片的处方设计。方法以体外溶出度及外观、硬度、片重差异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结果口含片最佳处方为甘露醇125g、木糖醇125g、乳糖90g。结论清咽口含片的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49.
背景:男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的:建立去睾丸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骨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羟乙膦酸钠对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2-10/2006-09在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及骨生物学研究室完成。 材料:3.5月龄SD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99±22) g。羟乙膦酸钠,成都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970101。甲基睾丸酮片,广州侨光制药厂,批号:990701。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假手术组、去睾丸组、去睾丸加甲基睾丸酮组和去睾丸加羟乙膦酸钠组,每组8只。基础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处死。假手术组切开皮肤,暴露睾丸但不切除。其余大鼠按文献报道方法切除睾丸。假手术组和去睾丸组给予生理盐水,睾丸酮组给予甲基睾丸酮片1.8 mg/(kg•d),羟乙膦酸钠组给予羟乙膦酸钠36 mg/(kg•d),大鼠每只按5 mL/kg灌胃给药,连续给药90 d。 主要观察指标:测量胫骨上段、第5腰椎松质骨和胫骨中段皮质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睾丸组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数量或骨小梁厚度减少(P < 0.05和0.01),而骨小梁分离度、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均增加(P < 0.05和0.01)。与去睾丸组比较,羟乙膦酸钠和睾丸酮组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骨量均增加,而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参数均降低,羟乙膦酸钠组与睾丸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大鼠胫骨中段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羟乙膦酸钠能预防鼠造成的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丢失,但对胫骨中段皮质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0.
苏华  赵华  吴铁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41):8118-8125
背景:双参口服液由人参、丹参组成的复方,初次用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致导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 目的:通过糖皮质激素建立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观察双参口服液对大鼠骨质和骨量的干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6/09在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及药理教研室完成。 材料:双参口服液高剂量制剂是用丹参3.6 kg,人参5 kg,加水水提2次,质量浓度为870 g/L;在此基础上稀释3倍,得到低剂量制剂,质量浓度为290 g/L。醋酸泼尼松原料药为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SPF级3月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上午给予蒸馏水5 mL/(kg•d)灌胃,醋酸泼尼松组给予0.7 g/L醋酸泼尼松混悬液5 mL/(kg•d)灌胃。双参组先给予0.7 g/L醋酸泼尼松混悬液5 mL/(kg•d)灌胃后3 h,分别给双参口服液高、低剂量制剂按5 mL/(kg•d)灌胃。88 d后心脏抽血处死大鼠。 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单位骨中骨矿及骨羟脯氨酸含量;检测各组大鼠左股骨骨密度;右股骨生物力学指标。 结果:长期应用醋酸泼尼松抑制大鼠体质量增长(P < 0.01),骨钙、骨羟脯氨酸含量和骨密度明显减少(P < 0.01或0.05),股骨的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和弯曲能量均减小(P < 0.01或0.05)。双参口服液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用药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 < 0.01或0.05)。 结论:长期应用醋酸泼尼松可致骨质丢失,骨密度降低,骨生物力学特性降低。双参口服液在所用剂量下具有预防醋酸泼尼松致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