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初步建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比参考范围。方法 67例健康对照组、169例肾移植患者于肾移植手术后1周清晨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同时按年龄段划分为3组进行统计:≤30岁(青年组)、31~49岁(中年组)、≥50岁(老年组)。结果 (1)建立了肾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的参考范围:CD3+56.80%~64.54%;CD4+30.82%~36.43%;CD8+23.45%~27.32%;CD3+CD4+/CD3+CD8+1.35~1.68;NK 6.04%~8.35%。(2)肾移植术后不同性别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移植术后不同年龄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肾移植术后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3+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建立了肾移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参考范围,同时发现肾移植术后随年龄增长CD8+细胞百分比降低,而CD3+CD4+/CD3+CD8+升高。  相似文献   
142.
吴炜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2):176-176
目的通过胸骨上段小切口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切口长8~10cm,上段至第3或第4肋间隙水平,右侧旁开胸骨至肋间隙,使胸骨切口呈“J”形。手术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本组40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手术视野范围小,操作技术复杂,因此就要求器械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熟悉手术的每一个操作步骤,积极主动地配合,力求迅速准确,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术后心功能的恢复,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构建冠心病相关基因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的野生型及三种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转染人胚肾293T(human embryo kidney293T,HEK293T)细胞后的核定位情况。方法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MEF2A的第11外显子测序,选择在1258~1290(CAG)n和1291~1293CCG/-两个多态性位点存在△Q424~430、△Q430、△Q429△Q430△P431突变的患者,应用巢式PCR(Nested PCR)的方法扩增出MEF2A基因全长,构建野生型及三种突变型pEGFP-N1-MEF2A重组表达质粒,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系293T,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MEF2A蛋白表达及核定位情况。结果经PCR和核酸序列分析证实各突变型MEF2A插入正确,成功构建pEGFP-N1-MEF2A重组表达质粒。经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转染野生型及突变型pEGFP-N1-MEF2A重组载体后,代表MEF2A蛋白的红色荧光均集中于细胞核内。结论 MEF2A野生型及△Q424~430、△Q430、△Q429△Q430△P431三种突变型载体均成功表达GFP融合MEF2A蛋白。三种突变型蛋白与野生型蛋白一样,均位于细胞核内,提示这三种突变对MEF2A的核定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索α-2a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CD127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每周1次,共48周.根据CD45RA、CD27分子表达来判定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7在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CD45RA-CD27+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上CD127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Z=2.889,P<0.05),其表达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和HBeAg呈负相关.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应答较佳者随着HBV DNA和HBeAg水平的下降,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27分子的表达在治疗24、48和72周都明显增加,而应答欠佳者则无明显变化(Z24周=1.954,Z48周=2.789,Z72周=2.989;均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CD8+T淋巴细胞表达CD127增加,CD127在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抗病毒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5.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2岁,因反复头晕乏力7 d于2006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7 d前感冒后出现头晕伴四肢乏力,以活动后为著,平卧位休息时症状可缓解,体温37~37.5℃,并渐出现纳差、恶心.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慢性肾功能不全史2年.  相似文献   
146.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下琥珀酰明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剖宫产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钙蛋白影响。方法选择ASA评分为Ⅰ~Ⅱ级因妊娠足月自愿进行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H组与R组(n=60)。麻醉前30min起按照20mL·kg-1体重的输注量以25mL·min-1的速度分别输注4%琥珀酰明胶(观察组H)或乳酸钠林格试液(对照组R)。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用等量的胶体液来补充,尿液及手术野蒸发的水份用等量的晶体液来补充,术中液体维持均用林格氏液约8~10mL/(kg·h)的速度维持输注。常规生命体片监护,并即时记录术中输液量、失血量及输血量。分不同时间点进行监测血气分析及CTnI。结果由于行血液稀释,H组与R组相比,输液量较多,输血例数较少(P〈0.05)。两组切皮前血压均下降,R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R除R组切皮前较麻醉前变化快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TnI在组内各时点及组间相应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CTnI始终处在低值(≤1ng·mL-1)。Hct在切皮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手术毕、手术后4h两组较麻醉前Hct均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CSEA下用4%琥珀酰明胶按照以20mL·kg-1体重的输注量用25mL·min-1的速度输注行AHH治疗。基本达到了中度血液稀释的目的 ,有利于患者循环功能稳定。正常剂量的输液对产妇的心肌损伤不明显,对围术期患者的血液保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经内路房水通路重建术(ABiC)联合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白内障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POAG(早、中、晚期)合并白内障,拟行ABiC联合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  相似文献   
148.
目的:研究虎杖苷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氧化反应和调节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功效。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虎杖苷组,分别经腹腔给予1.5%生理盐水、1.5%虎杖苷溶液,连续3d,第4d停止注射,第5d处死老鼠,取腹腔巨噬细胞培养。将培养的巨噬细胞给予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观察腹腔巨噬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以及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调控。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虎杖苷组巨噬细胞的SOD活性明显提高,巨噬细胞的LPO蓄积也明显降低;并且虎杖苷组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水平也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虎杖苷组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同样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虎杖苷可有效抑制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应激情况下的呼吸爆发,下调其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提示虎杖苷可能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9.
马兆文  吴炜  陈瑜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39(5):418-421,425
目的:研究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hBM-MSCs)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抑瘤素M(OSM)诱导下,体外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获得hBM-MSCs,分离的hBM-MSCs扩增传至第6代,流式细胞仪检测hBM-MSCs表面CD34、CD45、CD105、CD166表达。第6代hBM-MSCs生长达100%融合时采用两步法对hBM-MSCs进行诱导分化。第1~第14天采用IMDM诱导培养基(含2%FCS、20ng/mL HGF、20ng/mL FGF-4),第15~第21天在上述培养基中加OSM(10ng/mL),促进诱导细胞的成熟,同时收集第0、第7、第14、第21天培养上清液标本,ELISA法测ALB浓度。诱导培养21d后采用RT-PCR、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诱导后肝细胞特异标志CK18、ALB的表达,PAS染色检测诱导MSCs糖原储存。结果:传至第6代的hBM-MSCsCD34、CD45表达阴性,CD105、CD166表达阳性。在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50.
下颌骨位于面下1/3,对于正常咀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承担了来自咀嚼肌收缩等多方面的力学负荷。因此.阐明下颌骨承受负载后,其内部应力分布、传递情况,一直是临床医生所关心的问题。在各种咬合关系当中,正中咬合格外重要,就个体而言,正中咬合位置较为恒定.是骀运循环中重要的一个时期,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手段对下颌骨进行了力学分析。近年来,在大量有关下颌骨应力分析的研究中,对下颌骨模型的加载方式多简化为单一肌力加载(咬肌加力或喙突加力)和咬合加载,在各种研究方法中,有限元法是公认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