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α-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诊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在该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人,将其分为原发性肝癌组(PHC)、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GPC3、AFU的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出AFP的浓度。然后分别按照检测项目统计分析,各组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PHC组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比较,GPC3和AFU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GPC3、AFU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00例PHC患者中GPC3阳性86例,阳性率为86.0%(86/100);肝硬化患者中阳性7例,阳性率为14.0%(7/50);健康对照组中阳性有1例,阳性率为2.0%(1/50)。PHC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χ2=73.344、96.551,P<0.01);肝硬化组的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67,P>0.05)。(3)100例PHC患者中AFU阳性82例,阳性率为82.0%(82/100);肝硬化患者中阳性14例,阳性率为28.0%(14/50);健康对照组中有2例,阳性率为4.0%(2/50)。PHC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χ2=42.187、82.305,P<0.01);肝硬化组的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1)。(4)GPC3和AFU两者联合检测时,诊断PCH的敏感度为97.0%(97/100),特异度为88.0%(88/100),准确度为92.5%(185/200),优于任何单项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结论 GPC3和AFU联合检测优势互补,从而提高PH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究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FN-α水平变化,为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慢性乙肝病人62例,分成轻、中、重3组,治疗前后各检测一次IFN-α、ALT、HBV—DNA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慢乙肝患者IFN-α水平下降。结论: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提高机体免疫清除IFNα的能力。  相似文献   
44.
<正>自从我国发现第一例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渐递增。艾滋病给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来阻断、遏制艾滋的蔓延,初见成效。尤其是艾滋病的诊疗和检查逐渐走上国际化、规范化的道路。因此卫生部要求获得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省批的二级生物实验室必须建立HIV初筛实验室。必须经过省级专家验收合格后,才能确保HIV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合法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肝脏硬度值(LSM)与脾静动脉血流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PBC患者83例(PBC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7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1.2岁;病程2.8~12.4年,平均病程7.2年。正常体检者5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39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50.3岁。分别做超声脾静动脉检查和LSM检测,统计分析LSM与脾静动脉血流学参数[脾脏厚径、脾脏长径、脾静脉内径、脾静脉最大流速、脾静脉平均流速、脾动脉最大流速、脾动脉最小流速、脾动脉阻力指数(SRI)]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Scheuer分期评分系统对标本进行病理分期:Ⅰ期18例,Ⅱ期20例,Ⅲ期9例,Ⅳ期36例。PBC组LSM明显高于对照组[12.4(7.3~20.5) kPa vs 5.1(3.8~6.3) kPa。P <0.01]。脾脏厚径、长径和内径PBC组均大于对照组[(45.4±13.4) mm vs (31.3±5.6) mm、(127.7±36.3) mm vs (90.7±5.6) mm、(8.5±2.8) mm vs (6.5±0.7) mm...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60例,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康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二组生存质量提高效果、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HBV-DNA载量及AFP水平。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提高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PT、AST、TBil、ALB肝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T、APPT、TT、FIB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BV-DNA载量及AFP水平均下降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氨水平、层黏连蛋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37~71岁,平均55.6岁。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28例,B级32例,C级48例。正常对照组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37~62岁,平均46.8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层黏连蛋白(LN),血氨(NH3)采用连续监测法,血小板参数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检测。比较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癌组Child-Pugh分级间的NH3水平、黏连蛋白(LN)、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NH3、LN、MPV、PDW升高,PLT和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NH3、LN、MPV、PDW逐渐升高,PLT和PCT下降,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随着肝功能的下降,NH3与LN、PCT呈直线相关,与PLT、MPV、PDW无明确相关。结论联合观察血氨、层黏连蛋白与血小板指标变化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无创伤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