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 了解无Q波型心肌梗塞病人有无左心室重塑。方法 根据心电图将患者分为有Q波型心肌梗塞 (QWMI)组和无Q波型心肌梗塞 (NQWMI)组 ,分别在 1周和 6周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D)和左房压 ,以及急性发作时测定的磷酸肌酸激酶 (CPK)的峰值水平。结果 QWMI组 6周时LVEDD明显增加 ,与NQWMI组 6周时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5 6 0 7± 4 73)mm∶(49 80± 2 5 6 )mm ,P <0 0 1]。QWMI组的CPK峰值水平与NQWMI组相比 ,有显著升高。结论 本NQWMI组没有发现明显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3.
Carto系统指导下左房电解剖隔离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3例阵发性和 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进行左房线性消融。采用Carto标测构建左房三维电解剖图 ,并标识出肺静脉和二尖瓣环 ,在距肺静脉口外 1~ 2cm处进行绕左右肺静脉和左房峡部的环状线性隔离消融 ,后 2例增加一条左房后壁的消融线 ,消融的终点为 :①环状隔离区内的双极电压≤ 0 .1mV ,②跨消融线相邻两点的传导时间延迟 30ms以上。结果 :整个手术时间为 2 2 9± 18min ,X线曝光时间为 2 5± 3min。消融线环绕的左房面积占整个被标测左房面积的 36 %± 3.2 % ,消融线环绕的左房区域内的电压较消融前明显降低 ,绕消融线以外的部分心房组织的电压亦降低。 3例阵发性房颤有 2例在术后 1~ 2天有房颤发作 ,1例持续性房颤于术后 1周转为持续性心房扑动 ,3周时电复律为窦性心律 ,术中和术后随访期内无并发症发生 ,5例在 5 .3± 1.85个月的随访中无有症状的房颤发作。结论 :左房线性电隔离治疗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例女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左侧旁道,先后以普通射频及冷盐水灌注大头在左室心内膜面标测,靶点均不理想且多次试放电无效,考虑心外膜旁道,在冠状静脉窦(CS)内标测到较好靶点,以5 W试放电但患者痛感明显,遂换用冷冻消融大头于CS内靶点冷冻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心率功率谱对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组)、9例右侧旁边(B组)和21例左侧旁道(C组)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于射频消融前、消融后1、2、3、5、10d进行连续动态观察,比较低频段功率(LFP)、高频段功率(HFP)和LFP与HFP的比值。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于术后1dHFP均降低,但A组持续下降时间长于B、C两组,消融能量小于3500J者,LFP于术后第2天才下降,消融能量大于3500J者手术后第1天即出现下降,结果同时显示上述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于术后10d可恢复至术前水平。表明消融后HRV的降低系副交感神经受损的结果,而消融能量大者亦可同时损伤交感神经,导管的机械刺激和电刺激对HRV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表电生理指标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8例特发性房颤(Ⅰ组),85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Ⅱ组),50例正常人(Ⅲa组)和80例不伴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Ⅲb组)用分规测量12导联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的P波时限.得到P波时限的最大值(Pmax)和最小值(Pmin),P波离散度(Pd).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和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ax在Ⅰ、Ⅱ组间P<0.025,Ⅰ、Ⅲa组间P<0.01,Ⅱ、Ⅲb组间P>0.05; Pd在Ⅰ、Ⅱ组间P<0.05,Ⅰ、Ⅲa组间P<0.05,Ⅱ、Ⅲb组间P>0.05;而Pmin在各组间无差异;LAD和LVEF在Ⅰ、Ⅱ组间P<0.01,Ⅱ、Ⅲb组间和Ⅰ、Ⅲ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Pmax≥115ms和/或Pd≥45ms为阳性标准,对特发性房颤的敏感性72.58%,特异性94.36%,准确性88.64%.结论 Pd和Pmax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是两个有用的电生理指标,但不能将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从器质性心脏病者中区分出来,左房扩大和LVEF的降低是导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YINYI)和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EXCEL)治疗冠心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7例符合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指征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被随机分为YINYI组和EXCEL组,分别接受YINYI和EXCEL治疗.12个月临床随访,观察2组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MA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晨高血压(MBPS)伴2型糖尿病(T2DM)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6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其中伴T2DM者188例,不伴T2DM者412例;依据有无MBPS和T2DM分为:MBPS伴T2DM组(A组,72例)、MBPS不伴T2DM组(B组,120例)、T2DM非MBPS组(C组,116例)、非MBPS不伴T2DM组(D组,292例).检测24 h动态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AM).结果:伴T2DM的EH患者MBPS发生率为38.30%,明显高于不伴T2DM的EH患者(29.13%),P<0.05.A组hsCRP[(5.70±1.07)mg/L]、baPWV[(2 129±115)cm/s]、LVMI[(141.0±13.1)g/m2]、IMT[(1.11±0.07)mm]、UAM[(38.04±15.61)mg/L]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组和C组hsCRP、baPWV、IMT、LVMI、UAM也显著高于D组(均P<0.05).结论:EH伴T2DM患者的MBPS发生率明显增加; MBPS或T2DM都会加重EH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hsCRP、baPWV、IMT、LVMI、UAM明显增加,当两者并存时,对靶器官的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Betatrophin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在肝脏、白色脂肪组织以及棕色脂肪组织中表达的分泌蛋白,大量研究表明其与糖脂代谢、肥胖、血压、肾功能等有相关性,而上述因素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故betatrophin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凋亡可致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影响心肌梗死面积.心室重构中,凋亡也可能是决定AMI向心力衰竭转归快慢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