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99篇
  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我们选用颅骨钻孔置管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颅内血肿 2 6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 6~ 78岁 ,平均 34 8岁。车祸伤 18例 ,坠落伤 5例 ,斗殴伤 3例。血肿发现于伤后 2 4h 5例 ,2~ 3d 17例 ,3d以上 4例。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球结膜血肿 14例 ,伤后 2 4h昏迷、嗜睡、意识障碍 17例。均行头颅CT扫描 ,硬膜外血肿 19例 ,硬膜下 7例。根据CT扫描估计出血 5 0~ 12 0ml,平均 85ml。1 2 治疗方法 均采用局麻加强化 ,根据CT定位选择血肿中心位置 ,头皮切开 2~ 3cm ,颅骨钻孔后用小刀…  相似文献   
62.
电烧伤对组织的损伤极大,发生在四肢、关节处的电接触烧伤,常伤及骨质、关节、肌腱、重要血管和神经,截肢率高、致残率高。创面修复是治疗电烧伤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1990。1998年,我们应用各种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骨关节电接触烧伤4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出报告。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几种烧伤敷料的物理特性,为烧伤创面外用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非脱脂纱布、脱脂纱布及人造皮膜等几种材料的通透性、对外界污染的屏障隔离作用、对烧伤创面的保护作用、敷料的黏性进行实验。结果在抵抗外界污染方面,非脱脂纱布的抵抗力是脱脂纱布的2倍;在隔离保护烧伤创面方面,15层脱脂纱布已能有效保护创面从而防止渗液外漏;人造皮膜的通透性是刃厚皮片的3.8倍;人造皮膜与创面的黏附力是脱脂纱布的1/2。结论以非脱脂纱布作为外层敷料优于脱脂纱布,5层非脱脂纱布即可达到隔离外界污染的作用;以15层脱脂纱布作为包扎烧伤创面的敷料,可达到有效保护创面的作用;人造皮膜作为内层敷料,有利于维持创面组织细胞复苏的内环境;人造皮膜与创面的黏性较小,有利于敷料的更换。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几种常用的烧伤外用制剂的抑菌作用。方法分别在灰尘污染的动物烧伤创面、烧伤肉芽创面应用几种烧伤外用药,通过组织细菌定量培养,比较各制剂的抑菌效果。结果10%聚维酮碘软膏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而0.5%聚维酮碘溶液、10%磺胺嘧啶银混悬液效果欠佳。结论10%聚维酮碘软膏是一种良好的烧伤外用药。  相似文献   
65.
各种原因所致的而部烧伤,易出现局部瘢痕畸形毁容的后果。1995~1998年问,我院共收治面部Ⅲ°烧伤病人36例,经大张中厚皮片分区移植修复创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NIH)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从入院至病后90d系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l(IL-1)水平。结果 试验组病后14,30,60,90d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值:mESSS,4.24,8.32.10.68,13.02vs2.65.4.07,5.34,6.25;NIH,3.12。5.42,6.13,6.81vs1.54,2.34.2.87,3.42)。试验组病后60,90d的显效率较对照组高(x^2=9.364,11.349,P&;lt;0.005);试验组病后60,9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BI:86.55,90.83vs7l.58,75.12),独立程度高(x^2=5.6279,O.010&;lt;P&;lt;0.025;x^2=4.7778,0.025&;lt;P&;lt;0.05);病后14d时试验组外周血IL.1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11.75μg/Lvs7.83μg/L)。结论 通心络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7.
髌骨软骨病主要是指过度使用引起的髌骨软骨退行性改变,严重疼痛可使运动员丧失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是改善髌骨软化病的有效途径,以等速力量训练提高股四头肌力量为主,配合本体感觉训练和肌肉等长练习对1例患严重髌骨软化病进行手术的足球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的术后康复训练,术后12周即恢复运动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诊治问题.方法 总结分析12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FES患者按Sevitt分型:暴发型3例,典型型4例,亚临床型5例,除2例暴发型死亡外其余10例因早期发现并及时正确治疗均治愈.结论 正确认识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加强创伤后复苏抢救措施可明显降低FE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9.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41例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的临床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华西医院2004年7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病人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21例作过SCA1、SCA2、SCA3、SCA6和SCA7 CAG/CAA三核苷酸重复扩增次数检测的患者中,SCA3患者8例(38.1%),SCA6患者4例,(19.0%),SCA2患者1例(4.8%),余下的8例(38.1%)患者SCA1、SCA2、SCA3、SCA6、SCA7基因检测未见异常.结论:SCA3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多见的SCA亚型,SCA各亚型的临床表现相互重叠,其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查.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 DM1)的临床表现、肌电图以及基因学特点。 方法对3个家系拟诊为DM的先证者以及家系成员分析临床表型,进行肌电图、基因检测。结果3例先证者均为慢性病程,临床症状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眼部、心脏、内分泌、生殖和神经等多系统损害如白内障、心律失常、脱发、性功能减退、认知功能减退等。肌电图具有特征性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结果提示3例先证者DMPK基因3′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异常。结论DM1临床表型与其他疾病有重叠,结合临床症状、肌电图结果以及早期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DM1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