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技术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择119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给予微波治疗,随访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119例患者中,103例患者1次治疗即痊愈;16例经2次治疗痊愈,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微波热凝技术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疗效肯定,方便、快速、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应用以来,经过大量临床病例的实践,创伤轻微、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费用低廉、效果确切、适应证广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同.但对大而不规则血肿,尤其是破入脑室系统形成多部位的血肿,单针穿刺难以完全清除,颅内高压短时间内不能有效降低.我院自2000年6月以来采用多针微创穿刺清除重症复杂的颅内血肿74例,与单针清除同类血肿112例比较,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成釉细胞瘤侵袭性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釉细胞瘤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特点且术后极其容易复发。目前调节成釉细胞瘤的细胞增殖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其侵袭性的发生机理对于阐明其生物学行为及探索该疾病新的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与传统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0 a来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97例、钻孔引流术131例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术后残余液量、颅内积气等进行比较.结果单针微创穿刺术后残余液量、颅内积气小于单孔钻孔治疗;双针微创穿刺术后残余液量、颅内积气及引流时间小于双孔钻孔治疗;微创穿刺术后14 d病情改善优于钻孔引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优于传统钻孔引流治疗,具有创伤轻微、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疗效确切、适应症广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2008年门诊中晚期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门诊麻醉药品专用病历及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为依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与药物利用指数为指标,对门诊麻醉药品处方1082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诊用于中晚期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共5种,常用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和吗啡注射液。结论:我院癌痛治疗基本符合三阶梯止痛原则,但品种少、联合用药少,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舌癌的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8月至2005年8月于我院就诊且术后定期按时随访的68例舌癌患者,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舌体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舌根癌;临床分期高者其术后生存率较低;存在淋巴结转移者的预后较未转移者差;舌癌患者的下颌骨切除与否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舌癌原发灶切除术增加手术安全缘可减少术后复发。结论无论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舌癌手术都应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早期发现和治疗舌癌对提高舌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的意义;舌癌患者应尽可能的保留下颌骨的连续性,及时行皮瓣移植修复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维重建(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技术在肋软骨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8排螺旋CT机按照胸部常规扫描条件对29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图像拆薄后进行二维CT(2DCT)重建,并将重建图像导入CT三维(3D)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成像(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及容积成像技术 (VRT)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所有受检者的M SCT后处理图像均能显示肋软骨.正常肋软骨表现为周围密度均匀、形态规则、表面光滑.29例肋软骨骨折病例中共发现39处骨折,表现为肋软骨密度不均匀或者其中有裂隙的21处;错位型骨折共9处;青枝骨折(局部凹陷型或成角型骨折)7处;2处呈粉碎状.结论 多排螺旋CT(MSCT)是1种无创伤性显示肋软骨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其相关CT表现可望成为临床诊断肋软骨骨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8.
THQ—801型自动银汞调和器,由上海齿科医械厂生产,是一种预先将合金粉和汞装入机器内容器,使用时通过操作定时旋钮,加料器扳手即可完成调和过程的银汞调和器。但随着预制囊的出现,由于该调和器无法使用预制囊而使使用受限。为此,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此种调和器作了一种简易改进,从而达到一机两用(既可使用预制囊又可使用合金粉与汞)。现将制作方法简介如下:1 材料:10mm厚弹性钢片150mm×15mm;正畸用橡皮圈一个;牙用自凝树脂适量。图1 投料尺寸图2 形状2 制作方法:按图1投料尺寸(单位:mm),用技工钳弯制成图2形状。切去料碗中橡…  相似文献   
99.
颅脑外伤术后伴有额部皮肤感染并窦道形成的病例少见。2021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1例颅脑外伤后额窦脓肿患者, 经鼻内镜行Draf Ⅱb型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的额部感染减轻。术后9个月复查, 额部皮肤无感染, 皮肤瘘口较前缩小, 复查CT显示额窦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