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61.
冯汝纯  肖承江  马壮  苏焕彬 《广东医学》2006,27(7):1065-1066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0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透视下用21 G酒精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03 5~7 m,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时,向椎旁组织内注入03 3—5 rnl。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一次性臭氧注射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疗效优48例(44.0%),良40例(36.7%),差19例(19.3%);优良率达80.7%。结论O3经皮椎间盘内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62.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血供特征及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MTX)及栓塞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24 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者10例,发生流产或破裂者14例)行子宫动脉造影并灌注MTX50~80rg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术后定时监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肿块变化。6例未破裂者,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宫旁肿块血流 特征。结果宫旁肿块为富血管染色,具有较低血流阻力指数(RI0.37)。21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7.5%。3例失败,其 中2例术前尿β-hCS>10×103IU/L。影响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尿β-hCG水平,而与孕龄、包块大小及破裂与否无 明显关系。结论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且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相似文献   
63.
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的治疗途径。方法 分析2种介入途径治疗的1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其中8例为经阴道输卵管插管孕囊内注射氨甲喋呤(MTX),10例为经子宫动脉插管灌注MTX+栓塞,选用Cook公司双球囊输卵管再通装置和4.1Fr Cobra导管。术后以患者症状、体征、β-HCG水平及孕囊的B超值的动态变化作为疗效的监测指标。结果 18例总插管成功率、治愈率、杀胚率分别为100%、8  相似文献   
64.
肝癌化疗栓塞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硬化的形成作用。材料与方法 动态观察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前后血清中HA(透明质酸),HPC-Ⅲ(人三型前胶原、Ⅳ-C(四型胶原)、LN(层粘蛋白)4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含量变化,并经疗栓塞导管端位置分为2组,一组30例导管端位于肝固有动脉,另一组16例导管端位于肝节段动脉。结果 肝固有动脉组,首次TACE前后上述4项指标含量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游离前臂皮瓣对于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行口咽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及游离皮瓣修复的患者87例,其中46例采用前臂皮瓣修复(A组),4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者(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及术后的皮瓣存活率、言语及吞咽功能、供皮区并发症。结果两组皮瓣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组暂时性功能障碍比例为5%(2/41),显著低于A组。B组患者较A组患者满意度高。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较前臂皮瓣能更好地降低术后供区功能障碍、感觉麻木及异常、瘢痕,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实施介入方案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方法+介入性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踝肱指数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治疗总有效率为96.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8%,治疗总有效率为82.26%,观察组临床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引起的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进行常规方法+介入性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正>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类综合征,是青年男性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临床征象多样,主要表现为排尿刺激症状、生殖器及盆腔疼痛。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缺乏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段[1]。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易栓症的发生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VTE的诊断及预防水平。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诊治的138例VTE患者的易栓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3.99±12.87岁。获得性易栓症中居前3位的是年龄(≥65岁)、高血压、近3月心梗、心衰及房颤,其发生率分别为54.3%、45.7%及12.3%。遗传性易栓症中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为25例(18.1%),抗凝蛋白缺陷总的发生率为62例(44.9%)。单纯抗凝蛋白缺陷以PS缺陷最多,为25例(18.1%),AT缺陷7例(5.1%),PC缺陷6例(4.3%);复合缺陷24例(17.4%),其中PC+PS 12例,AT-III+PS 5例,AT-III+PC 4例,AT-III+PS+PC 3例。抗凝蛋白缺陷男、女分别为33例和29例,抗凝蛋白缺陷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结论我国VTE患者易栓症的发生率高,遗传性易栓症以抗凝蛋白缺陷为主,不同于西方国家,存在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69.
�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7年国际上首次报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 3年后即有学者发现,在给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存在肺的过度膨胀[2].  相似文献   
70.
陈萍  马壮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2):131-132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曲霉菌败血症一例陈萍马壮李卿安春丽宋福林我院1例肾移植术后同时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霉菌感染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病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9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于1993年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