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患儿男,3天,胎龄39^+6周剖宫产出生,生后1min Apgar评分10分,体重2800g。生后第3天因吸吮力差、进食少、反应差入高危儿室观察。查体:一般状况差,反应差、弹足不哭、皮肤轻度黄染、呼吸稍促、60次/min,头围大(37cm)、前囟平、张力不高,双眼眼裂小、眼距略宽、眼角无外斜,双耳耳廓上缘在眉弓之上、外耳道开口位于耳窝最下端,口径约0.2cm、口周无发绀,舌常伸出口外或含于口唇间,无颈蹼。双侧胸廓不对称、胸骨隆起,似“鸡胸”状,肋软骨弓触软,吸气时下陷明显,双肺听诊无异常,心音有力、律齐,心率128次/min,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细胞受体(TCR)δ基因重排,检测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与骨髓涂片标本.其中1例初发和1例未完全缓解的标本检测出基因重排,1例完全缓解的标本未检测出基因重排。对照标本均未检测出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需氧菌败血症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需氧菌败血症59例临床分析解放军第202医院儿科(沈阳,110003)杜凤兰荆科李薇本文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为需氧菌的新生儿败血症59例作一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根据1986年9月全国儿科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对内毒素血症幼鼠肠组织Toll样受体(TLR)2、4表达的调节及对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10日龄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n=8,生理盐水1 mL/kg腹腔注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n=8,LPS 5 mg/kg 腹腔注射);肠三叶因子组(ITF组,n=8,重组肠三叶因子 0.1 mL/只+LPS 5 mg/kg腹腔注射)。于腹腔注射后3 h处死,留取远端回肠组织观察肠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肠组织TLR2、4-mRNA的表达。结果:光镜下NS组肠组织结构正常,ITF组和LPS组均可见间质和上皮细胞水肿,ITF组较LPS组病变明显减轻。ITF组肠组织TLR2 mRNA 表达较NS组、LPS组明显增高(P<0.01); 而TLR4 mRNA表达较NS组和LPS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肠三叶因子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幼鼠肠组织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LR4 mRN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20 h,体重3 600 g。生后人工喂养,一般状况良好,全身皮肤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前囟平坦,无饱满感,呼吸平稳,心率:136次/min,律齐,肝脾未及,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均正常。查血清总胆红素217μmol/L,结合胆红素25μmol/L,未结合胆红素192μmol/L。血型B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产妇Rh(D)阳性,血型O型,产前查血清抗B抗体效价1∶128。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给予常规治疗。患儿于生后第2天出现血便,腹胀,无呕血,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反应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肠三叶因子(ITF)对肠组织NF-KB及TNF-α的调节及与肠损伤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 24只10日龄的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脂多糖(LPS)组,ITF组,每组8只.NS组予9 g/L盐水1 mL/kg腹腔注射;LPS组予LPS(5 g/L)5 mg/kg腹腔注射;ITF组予重组ITF(5 g/L)0.1 mL/只+LPS 5 mg/kg腹腔注射.于腹腔注射后3h处死幼鼠,留取远端回肠组织,HE染色,光镜下行肠组织病理学检查.RT-PCR检测肠组织NF-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肠组织NF-κB蛋白定位表达.ELISA法检测肠组织TNF-α分泌水平.结果 光镜下NS组肠组织结构正常,ITF组和LPS组均可见肠黏膜间质和上皮细胞水肿,ITF组较LPS组明显减轻;ITF组肠组织NF-KB mRNA和NF-κB蛋白表达均较LPS组明显下降(P均<0.01);ITF组肠组织TNF-α分泌较LPS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ITF减轻肠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F-K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降低炎性介质TNF-α的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对肠组织Toll样受体2、4(Toll-like eceptor2,4,TLR2、4)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调节与肠损伤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24只10日龄的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血症(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和LPS+ITF组(n=8):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kg;LPS组给予LPS(5mg/kg);LPS+ITF组给予重组肠三叶因子(rITF,0.5mg/只)+LPS5mg/kg.均采用腹腔注射给药.于腹腔注射后3h处死幼鼠,留取远端回肠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肠组织TLR2、4和NF-κB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肠组织TLR2、4及NF-κB蛋白的定位表达.结果:光镜下对照组肠组织结构正常,LPS+ITF组和LPS组均可见间质和上皮细胞水肿,LPS+ITF组较LPS组明显减轻;肠组织TLR2mRNA和蛋白定位表达LPS+ITF组较LPS组明显增高(7.453±1.90vs3.069±0.08...  相似文献   
18.
Toll样受体(TLR)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免疫受体,它通过识别病原体,能立即启动先天性免疫,并能通过信号传导启动获得性免疫,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TLR家族共有11个受体,分布于各个器官脏器,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或独立或联合发挥其识别病原体的作用。通过信号传导可促进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和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并表达相关的免疫分子,调节免疫反应。TLR尚能识别自身组织和同种异体组织,引起器官脏器的免疫耐受,也能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在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TLR特有的识别功能为临床某些疾病的防治,如内毒素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肿瘤、变应性疾病、宿主同种免疫排斥反应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