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63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1.
目的: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探讨乳酸延长局部组织酸中毒能否模拟后适应发挥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损伤组、后适应组和乳酸组,每组18只.测定再灌注10 min后右心房血浆pH值,并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心肌酶活力、心肌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心肌组织线粒体吸光度,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线粒体调控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再灌注10 min后乳酸组与后适应组右心房血浆pH值相似(P>0.05).再灌注1 h后乳酸组和后适应组同再灌注损伤组相比均显著抑制了线粒体吸光度的降低(P<0.05),但再灌注6 h后乳酸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乳酸组和再灌注损伤组相比未改变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Bcl-2和Bax的表达上乳酸组虽优于再灌注损伤组(P<0.05),但同后适应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乳酸组可不同程度降低心肌酶活力、凋亡指数和心肌梗死面积,但凋亡指数仍显著高于后适应组(P<0.05).结论:乳酸可以部分模拟后适应带来的保护效应,局部酸中毒的短暂延长可能只是后适应最上游触发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2.
对比剂肾病     
<正>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深入开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出现的肾损害病例逐渐增多,这一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已引起重视,目前临床上把应用含碘对比剂后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复杂综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128例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对其中的24例继发性青光眼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继发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有术后炎症反应4例占16.7%, 硅油注入过量3例占12.5%,硅油进入前房10例占40.8%,硅油乳化7例占29.0%.经过抗炎联合降眼压药物、及时手术取出过量硅油、YAG虹膜根切术、调整体位,硅油取出术等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眼压.结论 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是这类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可以有效的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术后体位护理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48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随机分为体位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体位护理组通过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体位护理、基础护理等,24例患者视网膜复位均良好,发生角膜水肿、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P<0.05),其中10例患者视力恢复至0.05~1.00,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体位护理、体位依从性宣教、心理护理等,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药物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药物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比较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PCI的310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给予硝酸甘油+地尔硫卓药物后适应分为药物后适应组(152例)和对照组(158例)。结果术后即刻药物后适应组cTFC值较低,MBG分级高。药物后适应组的术后12h ST段回落幅度较大,术后5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曲线下面积较小,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另两组随访期间死亡比例和因心脏原因再次住院次数均差异显著。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联合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进行药物后适应可显著改善再通后心肌的微灌注,减少近期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赵艳  王禹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0,14(22):4090-4092
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活动时的动态特征,为人工膝关节生物摩擦学的研究提供相对运动和应力分布等生物力学数据。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9)中检索有关人工膝关节运动及摩擦的文献,检索词为“膝关节假体,生物力学,磨损颗粒,仿生滑液”。排除较陈旧的文章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22篇。 结果:建立包括人体主要骨与软组织的全膝关节置换前后的膝关节的动态有限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与屈曲膝关节的三维相对运动参数,胫骨关节和髋股关节的接触位置和应力等动态力学参数。 结论:人工膝关节磨损性能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多数学者在研究这些因素时以单因素研究为主,对多因素研究较少而且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很少有对关节运动及磨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报道。对人工膝关节运动及摩擦性能的研究需要把运动学和力学与磨损状态结合起来,共同期待今后进行磨损状况的预测。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于处于常规治疗中的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冠心病陈旧心肌梗塞病人(0MI),共59对;男性55对,女性4对.配对主要条件为性别、年龄、梗塞部位、梗塞后心功能、梗塞后时间、高血压病史及分级、糖尿病史.采用病例配对、随机、交叉、单盲的试验设计.HRV参数为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5min时间段NN均值标准差(SDANN);全部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三角指数NN间期的总个数除以NN间期直方图的高度(横坐标时间单位为1/128秒).结果分析组间差别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A检验);两组样本均数差别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综合总的交叉试验结果(上述4个HRV分析参数)显示曲美他嗪处理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不十分确切(PSDNN<0.05,P SANN>0.05,P MSSD>0.05、P三角数>0.05).但对于陈旧性心肌梗塞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病人组与>40%组的心率变异性(HRV)差别的分析结果显示曲美他嗪组心率变异性值增加具有明显差别(P<0.05).对于陈旧性心肌梗塞合并II型糖尿病病人组与非合并组的分析结果显示曲美他嗪处理组心率变异性值增加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曲美他嗪,对于陈旧性心肌梗塞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病人及和并II型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增加,具有不依赖于其他改善心肌供血药物的显著正性作用(P<0.05);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可能是此方面作用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48.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 ,43岁 ,农民。主因发作性晕厥 4个月于 2 0 0 1年 7月 4日入院。缘于 2 0 0 1年 3月 1 0日晨起轻度活动中突然出现心前区憋闷 ,伴咽喉部紧缩感 ,程度中等 ,继之于瞬间头晕感后 ,意识丧失 ,晕倒在地 ,持续约 1min左右 ,症状自行缓解 ,缓解后一切如常。自 2 0 0 1年 3月1 0日至 2 0 0 1年 5月 1 3日间 ,类似症状先后发作 5次 ,最后一次发作恰于当地医院住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记录到一段与症状发作相吻合的窦性停搏 1 0 6s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为明确晕厥原因患者于 2 0 0 1年 7月 4日入我院 ,入院查体 :T 36 6…  相似文献   
49.
应用PCR-SSC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成人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组织中P53抑癌基因结构的突变及与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的89例AS组织中的9例 PCR-SSCP的异常,其中6例经测序证实P53基因突变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应用高特异性的P53蛋白单克隆抗体,证实在有P53基因突变的AS组织中也同时有P53突变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动脉管腔狭窄面积、斑声的相对厚度及二乾与P53基因突变之  相似文献   
50.
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小儿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大多数为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因素与年龄的关系,从而加强小儿乙肝的预防。如果不加强预防,会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为了解发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现将80例乙肝患儿感染因素调查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