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31.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一种疾病,世界上每年大约有50万例新增病例.现已明确,宫颈癌是一种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明确相关的肿瘤,90%以上的宫颈癌HPV呈阳性[1].  相似文献   
32.
从“受气”的概念说起什么叫“受气”?受气,就是收受、吸取外界的某些物质。气,就是非肉眼所能分辨的微小物质。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说: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由此可见,从整个人体来说,饮食是受气,呼吸也是受气;从某一脏腑或组织来说,吸取、容纳它本身以外的物质的作用和过程,都叫做受气。又如《营卫生会篇》说的: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  相似文献   
33.
目的:糖皮质激素在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长期抑制糖皮质激素活性对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4周龄雄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在给于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予含11β-羟甾类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 抑制剂(glycyrrhetic acid, GE) 800 mg/L的水长期饮用至24周,并以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大鼠食物摄入量及体重变化。在GE应用24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糖皮质激素、瘦素及胰岛素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含量。结果: 随着GE治疗时间的延长,大鼠的食物摄入量较对照组逐渐减少,至6周时达到统计学意义,同时伴有相应的体重增长减慢,至8周时,GE 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4周时,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降低,但血浆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GE 组在15, 30, 60 和120分钟时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应用11β-羟甾类脱氢酶抑制剂能够抵抗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3):183-187]  相似文献   
34.
王玉川 《益寿宝典》2012,(11):59-59
王老学术风度高雅,逻辑思维深邃,学术见解独到,深受中医学子们敬仰。主要学术著作有《内经讲义》、《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运气探秘》、《中国针灸学。图解辞典》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许多了解王老的人,对他的第一评价大多是“低调”、“不争”。他是位特立独行、生性高洁的人。“无所谓”是他的口头禅,他说,人生几十年,没必要争名夺...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RNA干扰下丘脑弓状核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对饮食诱导大鼠肥胖的防治作用.方法 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SOCS3基因沉默的动物模型,然后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处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注射部位SOCS3的表达.结果 干扰组大鼠下丘脑注射部位的SOCS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SOCS3 mRNA表达量下调49% (P<0.01),干扰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血清瘦素[(8.18±2.10对10.85±2.23)ng/ml]、胰岛素[(18.89±4.88对26.78±6.01)mU/L]、血糖[(4.89±0.91对6.26±1.41) mmol/L]及甘油三酯[(0.47±0.10对0.62±0.16)mmol/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利用RNA干扰下调下丘脑弓状核SOCS3基因的表达能够抵抗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改善瘦素抵抗和相关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索白藜芦醇(RSV)对碱烧伤小鼠角膜纤维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RSV组小鼠右眼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不做任何处理。RSV组小鼠用2 g·L-1RSV溶液滴眼,模型组小鼠用相同剂量的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滴眼,连续滴眼 21 d。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做碱烧伤和滴眼干预。碱烧伤后21 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混浊情况,对角膜混浊程度进行评分;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角膜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纤维蛋白α1链(COL3A1)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SMA、COL3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碱烧伤后21 d,RSV组小鼠角膜混浊评分为(2.25±0.89)分,明显低于模型组[(3.25±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角膜基质中细胞增多,给予RSV干预后细胞相对减少。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SV组小鼠角膜组织中α-SMA和COL3A1的表达均弱于模型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SV组小鼠角膜组织中TGF-β1(0.60±0.17)、α-SMA(0.27±0.05)、COL3A1(0.49±0.2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TGF-β1(1.48±0.50)、α-SMA(0.55±0.18)、COL3A1(1.32±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在小鼠角膜碱烧伤中,RSV可以有效抑制角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减少COL3A1沉积,从而抑制角膜的纤维化反应,进而减轻角膜混浊程度。  相似文献   
37.
王玉川  陈陆霞  李静  林锦镛 《眼科》2021,30(1):51-55
目的 分析眼眶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06-2019年天津市眼科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眼眶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病例9例。 方法 回顾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主要指标 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检查结果。病理学资料包括肿瘤大体形态、肿瘤体积、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9例患者中,女性7例;平均发病年龄(46.8±11.0)岁。多数病例病史不超过2个月。眼球突出9/9例,眼球运动受限3/9例。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眼球后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回声均匀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肿瘤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CT检查显示8例肿物位于眼眶后部肌锥内,1例位于肌锥外;肿物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MRI检查3例,显示眶肌锥内肿物呈等T1较长T2信号。肿物外观呈灰紫色或灰黄色,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最大直径10~20 mm。病理特点为附着于血管壁有很多纤细的乳头向腔内生长,乳头轴心为纤维素性或胶原化的纤维组织,乳头表面衬覆有单层、稍肥胖的内皮细胞,其对CD31和CD34呈阳性表达。随诊8/9例无复发,1例术后7年复发。 结论 眼眶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血管瘤性病变,多发生于成年人眼眶后部肌锥内,肿物为单发、边界清楚,局部切除后很少复发。(眼科,2021,30: 51-55)  相似文献   
38.
<正> 篇名解释生气,即是有生命(这里主要指人)的气,又称元气、真气。天,即是自然界。通,相互贯通。气,是微细难见的物质,它既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生命的本原。构成生命体的气,来源于自然界,且同自然界的气相互关联、相互贯通。这就是“生气通天”的全部含义。所以,王冰注云:“通天者,谓元气即天真也。”(见《素问·六节藏象论》注)。本篇一开头就明确指出:生命体的本原禀受于天——自然界,无论那个地区(九州)的万物,也无论人身那个组成部(九窍、五藏、十二节)的气,同自然界(天)的气,都是相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circ_0080425调控高糖环境下内皮功能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在高糖环境下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circ_0080425的表达变化,通过小干扰RNA(siRNA)对circ_0080425进行敲低,并利用CCK-8、平板克隆、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观察circ_0080425对高糖培养下的HUVECs增殖、迁移以及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circ_0080425的下游miRNA以及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分子间的相互结合。此外,通过sponge慢病毒以及质粒转染对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行调控,并采用CCK-8、平板克隆、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等进行功能学验证。结果 Circ_0080425在高糖培养条件下HUVECs中表达上调,且circ_0080425可通过miR-1182/FGF9轴调控高糖条件下HUVECs的增殖、迁移和凋亡(P<0.05)。结论 Circ_0080425可通过miR-1182/FGF9轴影响高糖环境下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DM组,分别为10、35只大鼠。DM组经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DM模型。10周时,A组、DM组分别随机选取2只大鼠行视网膜血管铺片。DM组剩余的33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组)、尾静脉注射hUCMSC 组(C组)、玻璃体腔注射hUCMSC 组(D组),各组均为11只大鼠。A、B组不进行干预。干预后2、4、6、8周为观察处理时间点。各处理时间点前,连续3 d每次随机选取2只大鼠检测随机血糖。DM组大鼠血糖与同期A组大鼠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400、-60.601、-44.065、-43.872,P=0.000)。8周时从B、C、D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行视网膜血管铺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视网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染色情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视网膜BDNF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干预后,不同处理时间点A、B、C、D组大鼠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0.017、404.410、422.043、344.109,P=0.000);C组大鼠血糖与B、D组大鼠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7、4.990、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组BDNF表达呈阳性,主要分布在神经节细胞层;B组BDNF表达呈弱阳性;C、D组BDNF表达增多。RT-PCR检测结果显示,4、6、8周时,B、C、D组间视网膜BDNF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372、188.492、421.537,P=0.000);C、D组视网膜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781、72.401、63.880、88.423、75.120、83.002,P<0.01);C组视网膜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与D组比较,仅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321,P=0.005)。结论 尾静脉注射hUCMSC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糖水平;尾静脉或玻璃体腔注射hUCMSC均可增加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