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126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稳定元素标记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器的定量免疫分析方法, 将其应用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 并进行性能评价。方法以磁珠作为固相载体, 以元素钬(Ho)作为标记元素, 构建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免疫检测体系。对磁珠抗体结合比例、元素抗体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 确定检测体系最佳反应条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对检测体系进行方法学确认和性能验证, 具体包括空白检出限(LOB)、线性范围、准确度、特异性、不精密度、干扰实验等。最后收集免疫比浊法检测后SAA血浆样本82份, 采用新建检测体系进行检测, 并对二者的检测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亲水性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化抗体最佳结合比例为1∶0.15, 元素标记抗体用量为3 μl, 两反应步骤孵育时间分别为40、30 min。新建检测体系LOB为0.6 μg/L, 在0~1 200 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良好(R2=0.998 9, P<0.001), 高值样本与低值样本批内精密度分别为9.42%、7.95%, 批间精密度分别为14.56%、13.56%, 回收率为96....  相似文献   
652.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 FVⅢ)、蛋白C(protein C, PC)、蛋白S(protein S, PS)和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在肝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6例,根据是否有肝衰竭分为肝衰竭组(38例)和非肝衰竭组(58例),分别采用凝固法和发色底物法测定和比较两组FVⅢ、PC、PS和AT。结果 96例患者中,男70例,女26例,年龄18~85岁,平均(53.3±13.0)岁。肝衰竭组的FVⅢ高于非肝衰竭组[(244.0±178.0)%比(148.0±68.3)%],AT、PC和PS均低于非肝衰竭组[(23.3±11.2)%比(61.9±24.4)%、(17.8±15.8)%比(54.5±31.7)%和(41.1±15.1)%比(60.2±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肝衰竭患者抗凝和促凝因子的水平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3.
近年来, 天然药物以其独特的疗效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和重视, 同时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问题也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阐述了天然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分析方法, 并且指出应不断探索, 从 而完善天然药物质量控制技术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654.
目的 分析中国≥40岁人群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和防护情况,为开展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两次监测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125个监测点抽取调查对象,并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收集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及其防护状况等相关信息。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估计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率及防护率,并比较两次监测的结果。结果 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分别有71 061人和71 023人纳入分析。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率为33.8%(95%CI:29.9%~37.7%),男性高于女性,乡村高于城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率呈下降趋势。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防护率为47.9%(95%CI:43.2%~52.6%)。与2014-2015年相比,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率在不同性别、地区和职业人群中均有所下降,总体下降了10.7个百分点,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防护率均有所上升,总体上升了2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职业暴露率下降幅度高于东、中部地区,职业防护率上升幅度高于东、中部地区。结论 2019-2020年我国粉尘或有害气体职业暴露率有所下降,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防护率有所上升,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人群存在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暴露,且其中采取防护的比例尚不足一半,应更加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职业人群、农民工群体等重点人群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655.
目的 了解中国≥40岁人群二手烟的暴露情况,为控烟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对象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5个监测点的≥40岁常住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以面对面询问方式完成了74 559人的问卷调查,共64 142人纳入分析。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方法描述我国≥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以及与每天吸烟者共同生活的比例,分析二手烟暴露和接触的影响因素,并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中的二手烟暴露率和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2019-2020年,我国≥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为46.4%(95%CI:44.1%~48.8%),女性(47.2%,95%CI:44.8%~49.7%)高于男性(44.8%,95%CI:42.0%~47.6%),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职业为办事人员的二手烟暴露率最高。≥40岁人群在家中、工作场所、餐厅和公共交通工具接触二手烟的比例分别为24.3%(95%CI:22.2%~26.4%)、23.3%(95%CI:21.1%~25.5%)、6.6%(95%CI:5.3%~7.9%)和2.2%(95%CI:1.6%~2.7%);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在家中接触二手烟的比例越低。在14岁及以前、14岁至调查时与每天吸烟者共同生活的比例分别为56.4%和59.2%。与2014-2015年相比,2019-2020年≥40岁人群二手烟暴露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40岁人群在家中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下降,而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人群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幅度最大。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影响二手烟暴露风险及在不同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结论 我国≥40岁人群的二手烟暴露率仍较高,工作场所和农林牧渔水利业的职业人群二手烟暴露水平上升,需加强对已有禁烟条例和法规的执行监督,不断推动国家公共场所禁烟立法并特别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农林牧渔水利业人群的禁烟及二手烟暴露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