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采用PCR技术直接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赖型017菌株基因组中扩增钩体外膜蛋白基因OmpL1,并克隆到大肠杆菌—卡介苗穿梭质粒载体pY6002中,重组质粒经电转化导入卡介苗。斑点杂交筛选重组卡介苗,再通过免疫印迹对其表达进行初步研究。在所得6个重组卡介苗中,有3个表达了OmpL1基因产物,其中一个表达较强。该研究为发展新一代高效广谱的钩体基因工程疫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38例患者(共54条患肢)均在造影指导下进行手术.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然后对小腿严重屈曲成团的静脉进行点状剥脱,最后对明显的曲张浅静脉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术中再次静脉造影,对残留的曲张静脉再次注入泡沫硬化剂,直至完全闭合.结果 38例患者(54条患肢)第一次泡沫硬化剂注入后进行静脉造影,发现77.8%(42/54)患肢存在小腿深部有残留曲张静脉,再次进行泡沫硬化剂治疗后绝大部分曲张静脉闭合.术后第5天静脉造影复查时发现有8例皮下深层有曲张静脉团,再次注入泡沫硬化剂后曲张静脉闭合.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结论 改进的应用泡沫硬化剂方法闭合曲张静脉可以安全、有效、微创及彻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取得较好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3.
通过干休所家庭病房实践,探讨开设家庭病房的可行性方法及其现实意义。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将家庭病房的对象,分为平稳期、发作可控期和发作难控期,分别由家庭护理员、卫生所和体系医院负责查房和医疗护理,家庭病房患者病情复发后,卫生所、体系医院分别对各自责任级别的患者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进入平稳期后再交家庭护理员继续护理。实践证明家庭病房既可有效解决老干部的医疗保障需求,又能有效缓解体系医院病房的紧张程度,充分表明家庭病房的开设不仅可行,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在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行动脉造影,对预扩张后仍有重度狭窄的部位进行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术后1年随访,通过下肢CTA检查结果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相比较,评价复合球囊扩张的中期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长段闭塞的股浅动脉显露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最严重狭窄处多位于闭塞段的近端。远端和内收肌管的一处严重狭窄处平均长度为1.5-3cm,狭窄段程度为83%,这一段狭窄应用常规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在严重狭窄处经切割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狭窄度为30%,切割球囊扩张后再次应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较为均匀,一致得到扩张,但严重狭窄段扩张程度仍较差。严重狭窄处由于完全闭塞到首次扩张后平均为狭窄83%。切割扩张后平均为狭窄37%,再次常规扩张(后扩张)后平均狭窄为0。本组治疗没有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1年后下肢动脉CTA显示复合球囊扩张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与血管内支架比较扩张效果相似。结论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效果相似,但长期疗效及闭塞后再次介入成功率和再次中长期通畅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配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小动脉闭塞的手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动脉内球囊扩张,然后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92例患者82例手术获得成功,有效率90%。术后经高压氧治疗,间歇性跛行距离、足趾坏死、静息痛都得到显著缓解。治疗前后皮温、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血液流变学都有显著改善。结论球囊扩张配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6.
急诊科是医院文明行医的窗口,又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阵地。抢救成功率的高低与护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状况有直接关系,只有提高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经行。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毕业前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水平,明确其与本科学历低年资注册护士(以下简称注册护士)在专业核心能力上的差异.方法 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30名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及34名护龄>1~<2年的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得分为(130.77±31.46)分,注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为(157.90±36.61)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但注册护士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实习后期护理本科生(P<0.01或P<0.05).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均分1.86)和"教育与咨询"(均分1.88)2个维度处于较低水平,但两组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一致.此外,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和职业规划与注册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核心能力的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并且是可以随着临床实践积累而提高的.毕业前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育应在知识、技能、态度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教育与咨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12例因寒湿环境所致的工作相关浸渍足病例分析,探讨浸渍足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为工作相关浸渍足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探讨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C)通过影响POL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及调节转录调控因子p53和E2F的特异性结合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该研究采用CCK8,焦磷酸测序,RT-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方法论证了NC通过影响POL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间接调控POLD1基因转录活性,从而降低了DNA聚合酶δ的合成效率,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不同剂量的NC(0.5,1.0,2.0 mg/m L)处理肝癌细胞SMMC-7721 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大,分别为21.1%,35.2%,92.1%,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OLD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整体上升。经方差分析,与对照组相比,1.0,2.0 mg/m L实验组的E2F结合位点甲基化率随浓度增加而增高(F=10.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 mg/m 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694)。而p53结合位点甲基化率随NC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F=9.76,P<0.05),其中2.0 mg/m L实验组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POLD1 mRNA和蛋白p125随NC浓度增加而下降,采用秩和检验,X2分别为40.19,36.65,P<0.05,1.0、2.0 mg/m 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氯化两面针碱可能通过调节SMMC-7721细胞POLD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影响其启动子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从而抑制了POLD1基因表达,降低DNA聚合酶δ活性,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骨盆骨折大出血紧急血管内栓塞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在严重骨盆骨折的诸多并发症中,处理最棘手的是伤后短时间内并发大出血。我科1997~2001年共收治12例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病人,采取紧急盆腔血管造影、血管内栓塞止血抢救,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