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及依达拉奉(edaravone)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日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模型组(HIBD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各40只。每组根据处死的时间不同又分5个亚组:6、24h、3、5、7d组,每亚组各8只,各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测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AQP-4在缺氧缺血6h即增强,3d达高峰,5~7d逐渐降低(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AQP-4表达水平较HIBD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AQP-4参与了HIBD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依达拉奉可降低AQP-4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单次注射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凋亡的影响,探讨rhEPO神经保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 新生7 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rhEPO治疗组.采用Rice等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HIBD模型),rhEPO治疗组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腹腔内注射rhEPO 5 000 U/Kg 1次.各组分别于术后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HIBD组神经细胞凋亡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EPO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减少,与HI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蛋白在假手术组呈低水平表达,HIBD组表达增高,rhEPO治疗组则较假手术组及HIBD组表达更高;Bax蛋白在假手术组中表达弱,HIBD组表达增高,rhEPO治疗组则HIBD组表达低.结论 rhEPO通过减少新生大鼠脑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来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去铁胺(deferoxamine,DFO)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HIBD组及DFO组,后两组根据处死时间分为3 h、6 h、12 h、24 h、48 h、3 d、7 d亚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Caspase-3的表达,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HIBD组HIF-1α,3 h轻微增高,12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其各时间点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DFO组则6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与HIBD组比较各时间点HIF-1α表达均增多(P<0.05).HIBD组脑组织Caspase-3,3 h开始表达,6 h明显升高,12 h和24 h仍在较高水平,7 d后降低,且各时间点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DFO组各时间点Caspcse-3表达低于HIBD组(P<0.05).结论 在新生鼠HIBD后,DFO可通过升高HIF-1α的表达而发挥抗凋亡作用,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内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诱导血管生成等功能。VEGF及其受体(VEGFRs)在多种肿瘤细胞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最近国外学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折血病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的VEGF及VEGFRs进行了测定及分析,认为VEGF及VEGFRs与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治疗、复发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变化。方法将7日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组(肛温37℃)和亚低温治疗组(肛温33℃),每组各40只。每组根据处死的时间不同又分为5个亚组:6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每亚组各8只。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HIBD组缺氧缺血侧大脑组织Caspase-3活性逐渐增高,48h达高蜂(Caspase-3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144.15±4.50),然后逐渐下降,72h后仍有明显增高;与HIBD模型组各时间点相比,亚低温组各时间点脑组织Caspase-3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通过降低缺氧缺血后Caspase-3酶的活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6.
77.
本实验对窒息大鼠软脑膜微循环改变和复方丹参及山莨菪碱对其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三组大鼠窒息后软脑膜细静脉血流快相期及血流停止时间均具高度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1),②三组大鼠窒息后心电消失时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1);③三组大鼠窒息前与窒息后3分钟时血液中Po_2下降值及Pco_2上升值差异具高度显著性(F检验,P均<0.01),血液pH下降具显著性差异(P<0.05);④三组大鼠窒息后3分钟时软脑膜细静脉重度RBC聚集率及白细胞贴壁率具显著性及高度显著性差异(X~2检验,P分别<0.025及0.01)复方丹参及山莨菪碱可增加新生儿窒息时对缺氧的耐受性,可减轻窒息造成的组织、细胞损伤和减少窒息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AL)在不同病期血小板膜糖蛋白(p-GP)及网织血小板(RP)水平变化规律以及RP与网织血小板绝对计数(RPC)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活细胞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5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初发期及缓解期外周静脉血富含血小板血浆(PRP)CD41、CD42、CD61、CD62p、RP表达水平,并根据患儿不同病期测定RP时的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得出其相应的RPC。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发病期外周血血小板糖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CD41,CD42,CD61均P<0.01,CD62pP<0.05),RP百分比初发病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RP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当经化疗获得缓解时,急性白血病患儿血小板糖蛋白表达也恢复正常,而RP及RPC虽仍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AL患者在初发/复发期及缓解期,RP表达百分比与RPC呈一定负相关关系,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r=-0.071,P=0.41)。结论AL患者不同病期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其骨髓造血微环境变化及骨髓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等有关。在临床上,AL患者接受化疗时可监测其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及RP百分比并计算RPC,有助于判断其骨髓受抑状况,并可根据RP与RPC来决定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时血小板输注与否及输注时机。  相似文献   
79.
对比观察了30例脑性瘫痪患儿头针治疗前后耳廓微循环变化:(1)头针治疗前耳廓细静脉中RBC聚集率为56.7%(17/30),治疗后为23.3%(7/30),二者差异显著(P<0.01);(2)治疗前耳廓细静脉流速  相似文献   
8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及诱导血管生成等功能。VEGF及其受体(VEGFRs)在多种肿瘤细胞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最近国外学者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的VEGF及VEGFRs进行了测定及分析,认为VEGF及VEGFRs与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治疗、复发及预后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