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孕晚期妇女携带B群链球菌(GBS)不同血清型分布情况及各型别间的耐药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产科就诊的19 122例孕晚期妇女中经细菌鉴定为GBS阳性,以居住沈阳地区3年以上的孕妇携带的GBS纯培养菌株为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确定GBS的血清型,比较不同GBS血清型的耐药率和胎膜早破发生率。结果:19 122例孕晚期妇女中GBS阳性者572例,GBS携带率为3.0%。源自沈阳地区的251株纯培养菌株中,GBS血清型以Ⅰa(44.22%)、Ⅴ(38.65%)、Ⅲ(13.94%)为主,并发现与血清型Ⅴ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血清型NT。未发现血清型Ⅰa、Ⅲ、Ⅴ和NT存在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对4个血清型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型Ⅰa、Ⅲ、Ⅴ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4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型NT对4种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Ⅰa、Ⅲ、Ⅴ和NT 4个不同血清型的孕晚期妇女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为23.42%、34.28%、10.31%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8,P=0.011)。结论:沈阳地区GBS携带率为3.0%,血清型Ⅰa、Ⅴ和Ⅲ为主,且各血清型间不存在耐药差异。应重视孕晚期妇女GBS的筛查工作,根据筛查结果针对性地给予抗感染治疗,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评价LIAISON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特异性IgM抗体的方法 学特点.方法 采用CLIA法对69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和病毒性肺炎患儿的血清进行HCMV-IgM检测,同时用ELISA法进行同一批样本中部分的测定.结果 共检测样本695例,其中阳性151例,阳性率21.7%.CLIA法的灵敏度可达0.82 AU/ml,批内变异系数小于8%,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0%,相关性系数为0.981~0.999.两种检测方法 的一致性为92.6%,但CLIA测定敏感性显著高于ELISA法(P<0.05).结论 CLIA法检测HCMV-IgM具有高灵敏度,检测所需时间短,人为影响因素少,结果 准确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呈现一定的基因多态性。病毒的致病性可能与不同分离株的基因变化有关。HCMV Toledo株和其他低传代临床分离株基因组UL/b′区中发现的19个基因(UL133-UL151)可能在病毒潜伏、复制、逃避机体免疫和不同组织细胞嗜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该文研究HCMV不同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多态性,分析这种多态性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HCMV基因多态性的一项基本数据。方法:对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阳性的3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UL134基因全序列PCR扩增、测序及分析。结果:32株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34基因PCR扩增均阳性。与Toledo株比较,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核苷酸和预测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较保守,同源性分别为96.4%~98.3%和92.7%~94.9%,但预测编码蛋白质新增一个SUL位点。结论: 与Toledo株比较,临床分离株UL134基因比较保守,但仍具有一定的多态性, 未发现UL134基因与HCMV致病性之间的本质联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83-586]  相似文献   
64.
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的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背景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株中UL144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HCMV感染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对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122份HCMV感染患儿的尿标本和53份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痉挛段肠组织标本的临床株进行UL144开放阅读框的扩增,扩增阳性的临床株进行UL144开放阅读框核苷酸测序。结果50份尿标本和23份肠组织标本临床株完成DNA测序。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HCMVUL144基因分为3组4个基因型,UL144G1a(52%)为主要基因型。有症状与无症状HCMV感染临床株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引起神经系统及肝胆系统受累的临床株与无症状感染临床株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美国及日本的临床株比较,UL144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HCMVUL144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UL144G1a为先天性或围生期HCM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UL144基因分布与地理位置有关;UL144基因分型与HCM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嗜性无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7基因在先天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方法:选择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DNA为阳性的临床分离株进行涵盖UL137全序列的UL136,UL138基因全序列PCR扩增,对扩增阳性的标本进行全序列的测序,核实测序结果,拼接出UL137基因编码序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经分析获得22株HCMV临床分离株UL137ORF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变异分布于整个编码区,但主要集中在5’端220—290bp处,均为核苷酸碱基替换,无插入及移码突变。在UL137预测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中,新增2个半胱氨酸位点,导致17株临床分离株在71-76位氨基酸出现了N相连豆蔻酰化位点(MYR)的新增,及第90~92位氨基酸硫化cAMP位点的相应缺失。结论:HCMVUL137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高度保守,但存在一定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UL144序列在临床患儿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对65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及7例同年龄组HCMV-DNA定量PCR方法检测阳性健康儿尿液进行HCMV-UL144 PCR扩增分析,对HCMV-UL144扩增阳性标本进行HMA-SSCP分析,并对其中32个阳性标本进行HCMV-UL144基因全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65株分离株中有55株UL144全序列引物PCR扩增为阳性,7份QPCR检测HCMV-DNA阳性健康儿尿液中5份UL144全序列PCR扩增为阳性,60份UL144扩增阳性标本HMA-SSCP(heteroduplex mobility assay and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分析呈现3种典型带形,32例个测序标本序列呈现较高的多态性,差异多位于序列的前半部,种系发生图谱分析可大致分为3组,二级结构预测表现为6种类型,在重要的蛋白质功能的序列分布以Ⅰ型为主,黄患儿以Ⅲ型为主。32个HCMV-UL144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结论:HCMV-UL144广泛存在于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序列呈序高度多态性,不同疾病类型的HCMV-UL144序列不同,提示UL144基因可能在HCMV致病上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 (humancytomegalovirus ,HCMV)UL138~UL14 2基因在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HCMV先天感染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MV DNA为阳性的临床分离株进行UL138~UL14 2基因全序列PCR扩增 ,对扩增阳性的标本进行全序列的测序及结果分析。结果 HCMV临床分离株的UL138、UL14 2ORF(openreadingframe)高度保守 ;UL139ORF呈现高度多态性 ,可被明确划分为 3个基因型 ,且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变异主要集中在序列的 5′端 ;所有临床分离株的UL14 0ORF在Toledo株第 174位核苷酸处插入 1个胞嘧啶核苷酸 ,其ORF较Toledo株增加了 2 31个核苷酸 ;所有临床分离株的UL14 1ORF在Toledo株第 2 2 7位核苷酸处缺失了 1个胸腺嘧啶核苷酸 ,故形成UL14 1a及UL14 1b 2个新的ORF。HCMV临床分离株的UL14 0蛋白较Toledo株新增了ScAMP磷酸化和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 ,其它基因编码蛋白的重要功能区域相对保守。结论 HCMV临床分离株UL139ORF的 5′端呈现高度多态性 ,而且被明确地分成 3个基因型 ,故其可能在HCMV先天感染的致病性差异方面起一定作用 ;尚未发现UL138~UL14 2中某个特定基因与HCMV先天感染致病性有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eytomegalovirus,HCMV)UL143序列在临床患儿低传代分离株中的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9株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进行HCMV-UL143 PCR扩增分析及伞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19株HCMV感染患儿临床分离株均因碱基插入造成移码突变,开放阅读框架(ORF)比Toledo株短.根据序列变异情况可将19个序列分为2组,第1组16个序列新增一个MYRISTYL位点;缺失2个PKC磷酸化位点.未发现黄疸、小头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不同疾病类型的序列之间的差异.结论 HCMV-UL143较多存在于临床低传代分离株中,序列呈现一定多态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直接CEMRA在诊断Cockett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似Cockett综合征患者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总结直接CEMRA对髂静脉及其侧支的显示结果。结果 CEMRA的原始图像及MIP均清楚显示髂静脉的受压部位及狭窄程度。22例均清晰显示受压骼静脉前后径变窄,横径增宽,血管前缘可见弧形压迹,侧支血管形成等。结论直接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显示髂静脉的受压部位及狭窄程度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寻常型天疱疮抗原Dsg3基因的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自身抗原Dsg3EC1-EC5在哺乳动物细胞的克隆、表达及纯化,并以重组的Dsg抗原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天疱疮抗体.方法 根据基因库中的Dsg3基因序列分析,采用RT-PCR法扩增自身抗原Dsg3EC1-EC5多肽片段的cDN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M/myc-His(-)B中,稳定转染人宫颈癌细胞系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并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鉴定蛋白表达产物.以重组Dsg3EC1-EC5蛋白为抗原用ELISA检测40份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及40份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结果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TM/myc-His(-)B-Dsg3.纯化的Dsg3EC1-EC5蛋白能够与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天疱疮抗体发生反应.ELISA方法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结果显示,天疱疮抗体的阳性率为95%.结论 真核表达的Dsg3EC1-EC5蛋白与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