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0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8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CPB后患者的器官损害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CPB后器官损害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现在较为公认的研究认为器官损伤主要是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所致。现将CPB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机制及其防治策略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2.
心房室管畸形是由于心内膜发育不良引起的一种复杂心脏畸形。自1985年1月至1992年11月,我们收治部分性房室管畸形1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13例;年龄3~28岁,平均12.2岁。患者均有自幼体弱、易感冒及  相似文献   
83.
婴幼儿先天性复杂膈疝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复杂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1年至1997年,18例病儿通过动态吞钡透视确诊。采用纵切口横向单层缝合治疗食管狭窄,将膈肌切口折叠交叉缝合于食管前后,做成人工膈肌角,另采用Belsey方法行His角成形,防止术后食物反流。结果:该组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 ̄5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动态下行钡餐透视,对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复杂膈疝有决定性的帮助。手术是解决食管狭窄  相似文献   
84.
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414例病人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4例中风湿性瓣膜病349例、退行性瓣膜病21例、先天性瓣膜病13例,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共行主动脉瓣膜置换(AVR)94例,二尖瓣置换(MVR)255例,双瓣置换(DVR)65例。414例手术并发症74例(17.9%)。围术期死亡16例(3.86%)。随访4个月-10年,远期死亡12例(3.02%),余各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2006年1月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16例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术前诊断或拟诊为肺隔离症者6例(占37.5%),其余10例术前被误诊、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隔离症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CT、MRI,手术是本病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8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行双瓣置换手术(DVR)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16~61岁,平均46.3岁。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36例,Ⅳ级19例。结果全组行双瓣置换手术(DVR)病人风湿性瓣膜病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8例。其中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37例(占51.4%),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32例(占44.4%)。术后早期并发症12例(占16.7%),死亡4例(占5.5%)。随访2个月~5年,远期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序贯吻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冠心病患者,15例采取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另19例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34例术中观察序贯桥血管均通畅,无围术期心梗,死亡1例(3%),总体并发症(胸骨哆开、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6%(2/34)。术后近期随访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序贯吻合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更加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而且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8.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6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 1991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应用此法的 6 7例手术病人。全组男 30例 ,女 37例。年龄 39 4 8± 11 95岁 (16~ 6 4岁 )。二尖瓣病变为 :二尖瓣关闭不全 (MI) 16例 ,二尖瓣狭窄 (MS) 15例及MI +S 35例。手术全部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保留全瓣膜和瓣下结构 4例 ,保留部分瓣膜和瓣下结构 6 3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 :低心排 3例 ,心律紊乱 6例 ,肾功能衰竭 1例 ,2次止血 1例。随访 3个月至 3年。 1例术后 3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手术对心功能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9.
体外循环房间隔继发孔缺损修补术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郭德和,张遵哲,张光休房间隔继发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为胚胎原始心腔的发育过程中原发房隔被吸收过多,或继发房间隔发育障碍,使房隔上、下边缘不能接触而遗留缺口,形成ASD。我...  相似文献   
90.
例1 男,34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入院,行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术后心包及纵隔引流通畅,次日引流液量24小时<50ml,拔除心包及纵隔引流管。术后第8天出现胸闷、气短、腹胀、尿少及发热(体温37~38℃).BP10.6~13.3/6.7~8kPa。半卧位,心率80~126次/min,房颤,肝肋下4cm。WBC1.4×10^7/L,N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