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凯  王效东  张福琴 《陕西中医》2000,21(10):475-476
采用针灸环跳、风市等穴,按摩昆仑、委中等穴及腰背肌锻练等三步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30例,总有效率为96%。提示综合疗法不失为非药物、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5例SPT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细胞Vi m、NSE、a-AT、s-100、ck、EMA、syn、CgA抗体的表达。结果:5例SPTP患者中,因腹部不适或腹部疼痛来医院就诊时发现2例,3例为常规体检时发现,女性4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6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尾2例,瘤体平均大小为8.7cm,镜下肿瘤细胞主要排列成实性片状及假乳头状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性,5例SPTP患者中1例为老年男性,镜下大部分肿瘤细胞胞浆透明,有的呈印戒样改变,形态较为特别,免疫组化显示,5例Vi m、NSE呈弥漫强阳性,4例a-AT呈小灶性阳性,2例ck呈弱阳性,1例syn灶性阳性,s-100、EMA、CgA均为阴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好发于年青女性,镜下瘤细胞主要排列成实性片状及假乳头状结构,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病变,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运目操”对老视的干预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1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就诊的老视患者61例(61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0只眼)和对照组31例(31只眼)。分别予“运目操”疗法和健康宣教。2组均观察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视近屈光度、调节近点、阅读速度和阅读视力、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截止频率和平均散射指数(mean object scatter index,Mean OSI)、主观症状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视近屈光度、调节近点、阅读视力、阅读速度、MTF截止频率、Mean OSI及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视近屈光度:2组治疗后视近屈光度较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调节近点:治疗组治疗后调节近点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1,P=0.000);对照组调节近点较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阅读速度和阅读视力:治疗后治疗组...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诊和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A)组和小潮气量通气(B)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泵注,0.5%1.5%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气管插管后A组新鲜气体流量为2L·min-1,潮气量(VT)1012mL·kg-1机械通气;B组新鲜气体流量2L·min-1,VT 68mL·kg-1,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0.49kPa机械通气。术中建立人工CO2气胸,气胸压为0.531.33kPa。观察2组患儿气管插管后5min(T1),人工CO2气胸后15min(T2)、45min(T3)及气胸结束后15min(T4)4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功能指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并进行血气分析(PaO2、PaCO2)。结果 2组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2、T3及T4时MAP均显著低于T1,T2、T3时Pplat、Ppeak较T1显著升高,A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与T1相比:2组T2、T3、T4时A-aDO2明显升高,A组升高更明显;T2、T3时PaCO2明显升高,B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2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为新生儿胸腔镜手术患儿提供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机械通气方式,该方式能改善胸腔镜手术患儿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般信息、高发地区、死亡与节气的关系,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集全国20家三甲医院中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患者,采集其一般信息、入院及死亡时间信息,使用描述统计方法,并绘制雷达图对患者发病及死亡情况与节气的关系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2008—2010年,共有408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性别记录缺失259例,男1919例,女1907例;有年龄记录者3811例,年龄分布以45~64岁为主,共1881例,其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2008年立春至2010年大寒患者为3179例,雷达图显示,小暑、立冬、霜降发病人数较多。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共106例,雷达图显示,处暑、寒露、立夏、小暑、白露、立冬、冬至死亡人数较多。总体来看,寒冷、炎热发病人数多于其他季节,且死亡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23)。结论:2008—2010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发病和死亡有一定的年龄和季节分布趋势,但是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仅作为探索性分析,未来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季节、年龄与该病发病和死亡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6.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我院收治肠系膜静脉血栓(MVT) 11例,就MVT的诊断及治疗体会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13例)及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57例)hMLH1、hMSH2、hMSH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在正常膀胱上皮中,hMLH1、hMSH2、hMSH3均未发现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组织中,hMSH2未发现启动子甲基化,hMLH1、hMSH3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6.8%、49.1%,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不同肿瘤分级(G1、G2、G3)间及不同临床分期(浅表性、浸润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MLH1、hMSH2、hMSH3蛋白表达在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92.3%,与肿瘤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52.6%、4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不同临床分期(浅表性、浸润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hMSH2、hMSH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级的增加显著降低,G1与G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组织中,hMLH1和hMSH3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hMLH1、hMSH3蛋白表达受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调控,hMSH2蛋白表达不受其启动子甲基化的调控.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3蛋白表达的缺失可能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探讨减少术后肿瘤复发方法。方法67例患者术前1~2h全部应用丝裂霉素40mg+注射用水40ml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经尿道电切后立即用丝裂霉素C40mg+注射用水40ml行膀胱灌注化疗1~2h。全部患者术后定期行膀胱灌注,方案为:病理为低中危肿瘤,用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30mg。1次/周,共8次,然后改为每个月1次,持续1~2年。高危肿瘤术后用卡介苗120mg,1次/周,共6次,间隔6周后,1次/周,共3次,以后每6个月灌注3次(1次/周)一直维持1~2年。结果6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出现膀胱穿孔、尿路感染、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膀胱灌注后未出现发热、白细胞下降全身不良反应,6例轻度尿频、尿痛,2—3d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13.5个月,13例复发,复发率为19.40%。结论TURBt联合膀胱灌注安全、可靠、创伤小,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中的钙化类型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施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的手术病理报告和彩超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钙化病灶的种类和大小,以及对甲状腺癌的鉴别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甲状腺中共出现钙化47例(44.8%),良性结节中钙化21例(28.0%),甲状腺癌中钙化26例(86.7%)。恶性患者中出现钙化病灶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良性患者(P<0.01),恶性患者中出现微小钙化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良性患者(P<0.01),微小钙化组中肿瘤为恶性的比例高于粗大钙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钙化是甲状腺癌的风险因素,以微钙化特异性最高,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对舌鳞状细胞癌异常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β-DG)的调控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株在MMP Inhibitor或MMP-2/MMP-9 Inhibitor调控前后异常β-DG改变情况。结果未用MMP Inhibitor或MMP-2/MMP-9Inhibitor调控前,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株无β-DG免疫特染区;调控后,癌细胞出现棕黄色β-DG免疫特染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株有43kDa和30kDa的β-DG蛋白条带;经MMP Inhibitor或MMP-2/MMP-9Inhibitor干预后,30kDa条带消失。结论 MMPs靶向作用Tca8113细胞株于癌细胞β-DG的近C端,使其断裂,从而使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联结体断裂。经MMP Inhibitor或MMP-2/MMP-9 Inhibitor干预后,Tca8113细胞株癌细胞恢复了正常的β-DG;异常30kDa的β-DG消失。因此,MMP Inhibitor或MMP-2/MMP-9 Inhibitor能抑制舌鳞状细胞癌β-DG的断裂。另外,通过TIMPs抑制MMPs,能修复舌鳞状细胞癌断裂的β-DG蛋白,恢复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联结,从而可能会改变舌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