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事业的发展,现代护理已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如何使护士更好地发挥其潜能,服务于患者,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当前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我院实施个人综合目标考核制度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科学客观的将每位护理人员工作、学习各方面情况记录在档,护理部充分了解每位护士的动态情况,提高了管理效率,使护理质量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人性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对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整个临床管理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对患者观察、沟通、心理疏导、普及基本知识以及指导患者养成良好习惯等,观察对疾病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76例好转,6例死亡,4例自动放弃治疗,好转率为达88.4%。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3.
众所周知,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只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脏重量4%-5%,某种情况下肝脏的脂肪含量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时即为脂肪肝,表现为肝细胞浆内脂肪堆积。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可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区不适等。本文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受检者脂肪肝进行分度,研究其与肝功能改变的关系;分析病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脂肪肝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构建并评价儿科患者病情恶化早期风险评估及预警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 risk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IRA-EWS)。方法 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参考模型(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reference model, CDSS-RM)为理论框架,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炼IRA-EWS功能清单,以专家论证会讨论完成系统设计。采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量表进行IRA-EWS的应用评价。结果 IRA-EWS包括以下功能:颜色预警,以红黄绿代表高中低程度的病情恶化预警级别;评估触发,基于结构化字段自动触发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 PEWS)评估;决策支持,基于不同预警级别的护理计划予以决策支持;趋势展示,以可视化图表呈现单次住院周期内PEWS评分趋势;数据共享,医护实时共享中高风险预警。临床护士对IRA-EWS的使用体验平均得分为(97.46±0.90)分,得分最高的维度是“用户满意”,最低的是“系统质量”。结论 基于CDSS-RM并评估...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6.
本文就我院儿保门诊近4年系统管理儿童的资料,分析不同喂养对出生至3个月婴儿体重增长值的影响,旨在说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对象及方法一、对象我院儿保门诊系统管理儿童是局前街道十三居委会长住户口儿,主要为出生至3个月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PPARγ对冠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CHD组)15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98例,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S组)50例和急性心梗(AMI组)48例,对照组为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85例。测定外周血有核细胞中PPARγ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D组PPARγ mRNA、HDL-C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体重指数(BMI)、血浆总胆固醇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增加。与SAP组比较,ACS组PPARγ mRNA、HDL-C明显降低,而病变支数、IRI明显增加。CHD组PPARγ mRNA表达与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类型呈负相关(r=0.42,P〈0.001;r=0.56,P〈0.001)。结论 PPARγ基因是冠脉病变的负调控基因,其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管壁炎症反应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8.
30 0的变化提供了对记忆、注意、智能等、大脑功能的有关信息 ,当评价大脑认知功能 ,应考虑用事件相关电位这种变量[1] 。目前关于不同年龄组儿童P30 0的正常值的报道尚少 ,故我们测量了 1113名 4~ 12岁 4种民族正常儿童的P30 0认知功能 ,建立了我国 4~ 12岁儿童P30 0正常值。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 :(1)正常儿童 :①城市汉族儿童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 ,用随机数字表 ,在本市随机抽取幼儿园两所 ,市、区重点和普通小学各一所 ,共 92 3名儿童 ,智商均≥ 85分 ,将4~ 12岁年龄分 9组 ,各组例数见表 1,男女各 5 0名左右 ;②随机选择 9岁农…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定位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瓦伦贝格综合征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就诊的30例瓦伦贝格综合征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仪治疗。电针选用断续波,频率为50 Hz,电流强度2 m A;低频采用三角形波脉冲,刺激波宽750 ms,波幅0~25 m A,频率为2 Hz,电流强度为7.0~10.0 m A,每次刺激时间为2~3 s,间歇时间为5~6 s。治疗2次/d,每次20 min,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低频电治疗仪治疗,2次/d,每次20 min,4周为1个疗程。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电视透视吞咽评估(VFSS)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中,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4周后,经颅磁刺激定位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瓦伦贝格综合征患者吞咽困难的洼田饮水试验与VFSS评分明显优于低频电治疗组(P<0.05)。 结论 经颅磁刺激定位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瓦伦贝格综合征能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避免误吸,继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特点,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且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1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通过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其病原体。结果 在108例患儿中,检测出病原体85例(78.7%),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检出52例(48.1%),多重病原体感染检出33例(30.6%)。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共检出38例(35.2%),其中36~ < 72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各检出29例(26.9%),其中肺炎链球菌主要集中于24月龄以下患儿。检出率较低的为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各检出3例(2.8%)。在3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最高(9例,29%)。在34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22例,65%)。在22例支气管异物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10例,45%)。结论 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检出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