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工关节假体术后感染是骨科临床治疗的难点、热点。目前假体周围感染(PJI)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总的治疗效果不理想。PJI生物治疗是指利用新型杀菌/抑菌剂、生物工程、组织工程等方法,通过破坏生物膜、靶向杀灭致病菌、被动免疫以及局部缓释杀菌剂等方式对PJI进行治疗的新方法。它的出现有望解决PJI治疗存在的一系列难题。本文就近年来PJI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听力正常孕妇进行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明确本市孕妇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携带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耳聋患儿出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对青岛市崂山区655名孕妇进行常见的4个耳聋致病基因GJB2、GJB3、线粒体DNA 12SrRNA、SLC26A4的15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筛查。结果本研究中听力正常且无耳聋家族史孕妇655人,检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53例(8.1%),其中GJB2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25例(3.8%),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23例(3.5%),GJB3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3例(0.5%),线粒体DNA12SrRNA均质突变携带者2例(0.3%)。GJB2基因235 del C杂合突变携带频率最高,为2.4%,SLC26A4基因IVS7-2 AG杂合突变携带频率位居第二,为1.8%。结论对听力正常孕期女性开展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可为育龄父母提供产前咨询,在预防和控制遗传性耳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位点C677T的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134例RSA患者和126例正常妇女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分布和频率。结果①RSA组T/T型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C/C型以及C/T+T/T型频率两组没有显著差异。②RSA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MTHFR基因位点T/T型突变是RS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多器官可能同时癌变的观点已被人们接受[1]。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这种癌变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别于卵巢癌,也不同于子宫内膜癌[3],目前国内外对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认识不一致,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着一些混乱和错误。现将...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外翻应力法在避免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下肢机械轴过度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采用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疼痛的骨关节炎患者资料, 根据术中确认力线的方式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翻应力HTO组(简称导航组)和常规力线杆透视HTO组(简称常规组)。导航组28例, 男10例、女18例, 年龄(54.4±9.1)岁(范围41~73岁), 体质指数(26.1±3.3)kg/m2(范围19.8~35.2 kg/m2);常规组30例, 男13例、女17例, 年龄(56.9±8.5)岁(范围40~70岁), 体质指数(25.7±4.0)kg/m2(范围19.2~32.9 kg/m2)。测量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机械股骨胫骨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 mFTA)、关节线汇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 JLC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 MPTA), 同时采用Lys...  相似文献   
46.
胞内菌通过在宿主细胞内生存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宿主细胞的膜屏障作用致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胞内杀灭细菌,这使得胞内菌感染成为一大治疗难题。纳米药物的独特结构促使其能有效跨细胞转运并逃逸溶酶体降解,因此所荷载的抗菌药物能在胞内维持有效浓度,实现胞内菌感染的高效治疗。此外,许多纳米材料自身也具备独特的抗菌特性。本文将对纳米药物治疗胞内菌感染的药效学及机制进行总结概述,以期为抗胞内菌纳米药物的研发提供借鉴,并为解决胞内菌感染的治疗难题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