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戚庆炜  孙念怙  郝娜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9):517-519,I012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孕16 ̄36周,有产前诊断指征者,在B超引导下经腹抽取羊水后,应用X、Y、1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13q14-q21和21q11特异性探讨,对未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用Applied imaging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例2号染色体三体(T2)限制性胎盘嵌合体(CPM)合并胎儿单亲二体(UPD)的妊娠进行遗传学分析, 结合其临床特征, 探讨T2 CPM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胎儿2号染色体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 同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检测。通过超声波检查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产后对胎盘进行多点取样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 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结果胎儿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 SNP array发现其2号染色体存在多个杂合性缺失片段, trio-WES检测确认为母源性2号染色体UPD。超声提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羊水过少, 于孕23+4周宫内死亡。引产儿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器官异常。胎盘经CNV-seq检测确认为完全性T2。结论 T2 CPM可造成NIPT假阳性, 同时可能合并胎儿UPD, 出现宫内发育迟缓、羊水过少、胎死宫内等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临床特点、孕期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4例妊娠合并PNH患者的一般资料、孕期治疗方案及妊娠结局。结果(1)2例妊娠合并PNH患者在孕前发病并诊断为PNH,另2例患者在孕中期发病,其中1例产后才明确诊断为PNH;(2)孕前诊断的2例患者中,1例患者定期监测病情稳定后怀孕,孕晚期反复出现酱油色尿,对症支持维持至近足月;而另1例患者确诊后并未规律治疗,孕27周突发脾破裂伴感染导致晚期流产;孕期发病的2例患者均是孕中期出现血三系减低,1例患者确诊后因脾静脉血栓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维持妊娠至足月;另1例患者孕晚期血三系减低逐渐加重,予丙种免疫球蛋白及氟美松治疗无效,对症维持至近足月终止妊娠,产后才确诊。(3)4例妊娠合并PNH患者中,1例患者孕中期病情进展导致晚期流产,其余3例均因血小板低在输注血小板后行择期剖宫产;3例新生儿中2例为医源性早产,其中1例因呼吸窘迫综合征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3例新生儿预后均良好。结论PNH患者在孕前需由血液科医师进行病情评估,病情稳定者可以妊娠;妊娠合并PNH患者应由血液病学家和专门从事高风险妊娠的产科医师共同进行孕期管理,以期获得良好的母胎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高危妊娠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观察其中临床意义不明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VOUS)结果构成及相关特性,分析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产前染色体病诊断临床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接受产前诊断,同时进行CMA及核型分析检测的孕妇308例,对其CMA检测的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并与核型分析相比较,分析其中不明确意义结果的构成以及相关特性。结果所有入组病例中88.0%为各种胎儿结构异常、软指标异常、胎儿生长受限及胎儿水肿。全基因组检测未发现明确染色体拷贝数改变(CNV)或明确多态性改变的病例217例,占70.5%;发现明确致病性染色体数目或片段异常共44例,占14.3%。其中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2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染色体致病性CNV结果17例。此外发现不明意义的CNV诊断结果47例,占总病例数的15.3%。其中致病性判读为偏良性的23例,临床意义不明为21例,含符合报告标准的杂合性缺失(LOH)1例,偏致病性的3例。进一步分析各种VOUS病例的片段大小分布及判读依据类型。与核型分析的异常阳性率10.7%比较,全基因染色体芯片诊断明确致病性的染色体异常阳性率为14.2%,诊断阳性率提升3.5%。结论全基因组染色体芯片对于超声发现胎儿结构异常的遗传诊断能力较核型分析有较大的提升,但同时也会有VOUS病例增加遗传咨询的难度。目前国内产前诊断VOUS结果的比例较高,这与本地化数据库不完善,缺乏国内具体的芯片结果判读标准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建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查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家系中女性亲属是否为携带者的方法。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19例DMD/BMI)先证者进行基因诊断,从中筛选出两例缺失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46的患者,其中l例有阳性家族史,另l例为散发病例,采用双色FISH对其女性亲属进行携带者的检查。结果 在有阳性家族史的1例患者的家系中检出4例携带者;在另一散发病例的家系中检出1例所缺失基因片段的体细胞嵌合体。结论 与多重PCR相结合,应用双色FISH检出基因缺失型DMD/BMD携带者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诊断方法,对于所缺失基因片段的体细胞嵌合体的诊断是FISH方法的一个突出的优点,这对DMD/BMD家系的遗传咨询以及产前诊断指征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类体内或体外受精(IVF)后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高发的染色体异常,随着体外受精和显微操作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配子和植入前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现将近年来这方面的资料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孕期B超引导下经腹绒毛取材以及绒毛细胞长期培养和染色体制备方法,评价早孕期细胞遗传学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到2005年12月77例早孕期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病例资料。结果:77例平均35.2岁,均为单胎妊娠。取材时间9~13周,平均10.69周,平均取材量为20.6mg,穿刺成功率100%,操作相关的自然流产率为1.3%,因取材不足无法进行产前诊断率为0,母体组织污染率为0。1例培养失败,培养成功率为98.7%,平均培养时间为5~7天,培养过程中细菌污染率为0。发现异常核型5例,限制性胎盘嵌合体2例。因胎儿受累终止妊娠11例,已分娩正常新生儿27例,继续妊娠者34例。结论:孕9周后行B超引导下经腹绒毛取材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早孕期介入性产前诊断方法。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和染色体制备方法简单、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胎儿染色体疾病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岁)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行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的6584例高龄孕妇的病历资料,所有病例行羊膜腔穿刺术的唯一指征是高龄.计算各种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将高龄孕妇分成年龄35~39岁组和≥40岁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胎儿47,+21、47,+18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结果 共检出121例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8.38‰(121/6854),包括111例非整倍体(含嵌合体)和10例染色体结构异常.非整倍体包括59例47,+ 21 (8.96‰,59/6584)、25例47,+18 (3.80‰,25/6584)、2例47,+13(0.30‰,2/6584)、25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3.80‰,25/6584).47,+21是胎儿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占全部非整倍体异常的53.15%(59/111),在35~39岁孕妇中的发生率为7.90‰(43/5440),在≥40岁孕妇中的发生率为13.99‰(16/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P=0.047).胎儿47,+18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在2组孕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以13、18、21号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为主,其中胎儿47,+21的发生率在年龄≥40岁的孕妇人群中显著升高.建议将高龄孕妇的年龄界值设为40岁,对年龄35~39岁的孕妇实施产前血清学筛查,对年龄≥40岁的孕妇直接行羊膜腔穿刺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展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上世纪90年代初开展早孕期经腹绒毛活检(CVS)以及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各大医疗机构陆续开展了中孕期母亲血清学筛查的工作,对35岁以下,孕15~20周的单胎孕妇进行中孕期母亲血清学的产前筛查,并对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纵观近10年国内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发展情况,虽然在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技术力量的不足,从事细胞遗传学诊断的人才匮乏,制约了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工作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