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中成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和多效应的作用特点,在儿童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规范儿童型中成药用药剂量能够有效降低剂量不足的治疗无效或剂量过量导致的安全隐患,以确保儿童的中成药用药安全。当前,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在儿童人群用药剂量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仍然存在很大挑战。现对模型引导精准定量儿童型中成药用药剂量的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以期为儿童型中成药的用药规范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2.
婴幼儿型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造成患儿局部组织结构破坏,引起皮肤破溃出血,引发畸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生命。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证实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等在婴幼儿型血管瘤增生、消退的机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探讨肿瘤微环境在婴幼儿型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MMP-2、MMP-9和VEGF在婴幼儿型血管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氧化铈纳米颗粒(CeONPs)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稀土氧化物材料,具有自我再生和仿酶活性,在抗肿瘤、抗炎、抑菌、杀菌、免疫调节、抗氧化等生物领域应用广泛。其中,调节血管生成是氧化铈的最重要医学用途之一,病理性血管生成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常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调控血管生成是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根据现有相关研究,就CeONPs抗病理性血管生成疾病模型的应用及其潜在的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CeONPs可抑制肿瘤、慢性炎性病变、视网膜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模型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其可能的潜在机理包括调节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调节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的表达以及VEGF磷酸化、下调ASK1-p38/JNK-NF-κB信号通路等。探讨CeONPs的抗病理性血管生成作用,可为CeONPs新材料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肿瘤、炎症等与病理性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疾病的治疗及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北部,年平均气温1、3℃,属于寒温带气候。自1949年有麻风病例登记以来,截止到1999年末,累计发现病人1034例,属于非流行区。经过50年的积极防治,共治愈现患891例,目前仅有现患24例,患病率为0.006/万,近5年平均发现率在0.001/10万以下。自1988年以后,我省以县为单位,患病率均在1/10万以下,发现率在0.01/10万以下。实现了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的控制指标,并且一直没有反复。近10年来,发现(发病)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现将1990-1999年间发现的新复发病人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脉管异常性疾病(vascular anomolis)既往常称为“血管瘤”,是儿童期常见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总体发病率4%~5%[1],主要包括肿瘤和畸形两大类.该类疾病常见于头面、躯干、四肢等体表部位,亦可发生于全身深部器官和部位,临床因涉及多个学科,认识上不统一,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需要引起业内同行重视. 一、脉管异常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比较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选择性β_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小鼠血管瘤(EOMA细胞)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普萘洛尔对小鼠血管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提供参考。方法体外培养EOMA细胞,取对数生长期EOMA细胞,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用不同浓度普萘洛尔和关托洛尔作用:EOMA细胞,分别干预24h。通过连续光谱多功能酶标仪在570nm和630nm波长处测定以上质量浓度下光吸收值。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观察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对EOMA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随着两种药物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两种药物在相同浓度时对EOM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普萘洛尔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关托洛尔组。两种药物作用24h后,EOMA细胞凋亡数量与药物浓度呈正比;在药物浓度≥50μmol/L时,普萘洛尔组EOMA细胞凋亡数量高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美托洛尔作用24h后,不同浓度组对EOM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相同浓度普萘洛尔,无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作用(P0.05)。结论与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相比,选择性β_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物关托洛尔并不能有效抑制小鼠血管瘤内皮细胞(EOMA细胞)体外增殖及诱导其凋亡。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血管瘤的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婴幼儿血管瘤瘤体颜色变化尝试进行量化研究。方法利用Adobe Photoshop 6.0软件,在RGB色彩模式下检测"Image-Histogram-(R、G、B、L)"色泽值:红(Red,R)、绿(Green,G)、蓝(Blue,B)、亮度(Luminosity,L),测量口服普萘洛尔前后不同时期瘤体颜色和周围正常皮肤颜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例患儿,瘤体共32处;服药前瘤体各颜色比值为R:0.87±0.09、G:0.49±0.14、B:0.56±0.14、L:0.65±0.10;停药时:R:0.96±0.08、G:0.79±0.15、B:0.82±0.12、L:0.86±0.11;与服药前相比,停药时瘤体各颜色比值R、G、B、L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值较治疗前均接近1,瘤体颜色值与服药前相比趋于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致。结论Photoshop测量IH瘤体颜色的方法在IH瘤体颜色变化量化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患儿血糖的变化情况。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6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将普萘洛尔均分为3份在三餐餐后短时间内服用,服药1h后监测血糖,梯度加量,连续监测3d,直至2mg/(kg·d)的维持剂量。结果服药前,所有患儿血糖在正常范围。服用不同剂量的普萘洛尔对血糖无明显影响。1例患儿服药第2d血糖下降至3.8 mmol/L,低血糖发生率为1.4%。结论通过连续性监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血管瘤患儿血糖未发现有显著性差异的变化,初步提示我们的临床用法相对安全,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小板和血浆VEGF含量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与BCA法检测30例HCC患者及10例健康者血小板和血浆VEGF的含量与总蛋白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HCC患者血小板VEGF相对值(VEGF含量/样本总蛋白含量)为(235.75±117.47)pg/mg,血浆VEGF相对值为(1.19±0.59)pg/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组血小板与血浆VEGF相对值对比,血小板VEGF相对值(73.42±32.54)pg/mg高于血浆VEGF相对值(0.32±0.12)p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CC患者血小板VEGF相对值为(235.75±117.47)pg/mg,与健康组(73.42±32.54)pg/mg相比,其相对值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HCC患者血浆VEGF相对值与健康组血浆VEGF相对值对比,HCC患者血浆VEGF相对值(1.19±0.59)pg/mg高于健康组(0.32±0.12)pg/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CC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VEGF相对值都远高于血浆,提示血小板中VEGF相对更浓聚。(2)与健康人相比,HCC患者血小板中VEGF含量明显升高,而两者血浆VEGF含量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以血小板为样本,而不是血浆,更有利于发现HCC患者VEGF水平的变化,即可能更早发现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急诊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奥林巴斯160 gIF电子胃镜,六连环套扎机对43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其中的36例观察12个月.结果 43例均在胃镜下临时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为100%,2例又联合介入进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43例有37例术后2周内未发生再出血,其中19例2周复查胃镜18例食管静脉曲张减轻1级或1级以上.结论 急诊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远期疗效不满意,但为下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