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8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钱宇虹  梁力  江刚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2193-2195
背景:由于气、骨导换能器声学特性的不同,两者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目的:探讨和比较气(AC)、骨导(BC)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的差异,为骨导听性脑干反应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设计:进行自身和相互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在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隔声电屏蔽室内完成,研究对象为一组听力正常青年人(男31耳。女30耳)年龄19~23岁,平均21.7岁。干预:采用美国Nicolet spirit型诱发电位仪进行测试。气、骨导测试所用耳机分别为TDH-39P和Radioear B-71,经校准,符合GB/T 4854.1与GB/T 4854.3标准。电极阻抗均小于5kΩ,极间电阻≤4kΩ。分别测试双耳短声气、骨导ABR。刺激声强度从100dB(nHL)(机器最大刺激输出)开始,以20dB(nHL)一级依次递减,重复记录两次,接近反应阈时以5dB递减,以能引出可重复波V的最小声强作为ABR阈值。测出ABR反应阈后再进行阈上60dB(nHL)刺激强度下的气、骨导ABR测试,分别记录Ⅰ,Ⅲ,Ⅴ波潜伏期。将同一耳两种检测数据作自身配对t检验,正常青年男女间测试结果作非配对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男、女性气、骨导(短声)阈值,气、骨导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结果:在阈值及阈上强度下,骨导ABR波形与气导类似,但各波引出率较气导低。听力正常青年男女之气、骨导短声ABR阈值差异无显著意义(tAC=0.12,tBC=1.08,P&;gt;0.05)。骨导短声ABR与气导短声ABR比较显示:前者阈值高于后者(t=19.55,P&;lt;0.01),两者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40,P&;lt;0.01);短声阈上60dB(nHL)强度刺激下,前者Ⅰ、Ⅲ、Ⅴ波潜伏期均大于后者(t=10.62,P&;lt;0.01),但两者Ⅰ~Ⅲ,Ⅲ~Ⅴ,Ⅰ~Ⅴ间期差异无显著意义(tAC=1.45。tBC=0.68,P&;gt;0.05)。结论:骨导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部分不适于气导ABR检测的患者,仍有其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传统华法林组(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后10 d、20 d和30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CT肺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利伐沙班组右心室最大短轴、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右心室最大短轴与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比值、肺动脉收缩压和主肺动脉直径值在治疗后10 d、20 d及30 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在治疗后10 d、20 d和30 d显著降低,PO2值在治疗后10 d、20 d明显升高,而治疗后30 d与20 d比较无明显差异。D-二聚体在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治疗后10 d明显增高,利伐沙班组更明显,而在治疗后20 d、30 d降低,利伐沙班组下降更显著,且两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值得临床实施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观察镜下病变形态和病理结果。结果 133例患者中115例明确诊断,诊断总阳性率为86.4%。66例恶性胸腔积液,确诊65例,恶性胸腔积液的确诊率为98.4%。5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确诊4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确诊率为80.3%;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检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结合临床抗结核治疗后被证实;4例因胸膜腔严重粘连检查失败。2例病理诊断胸膜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组织。1例诊断肺炎旁性胸腔积液。2例诊断脓胸。6例漏出液未获得诊断。并发症少且轻微,无1例因不能耐受而终止。结论结果表明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尤其是恶性胸腔积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诊断阳性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探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 鼓膜置管后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53例非肿瘤因素所致的OME患者接受鼓膜置管术且随访12~18个月的病历资料。结果 153例中,81例以前曾接受过1次以上的置管术。术后随防12~18个月,89例的通气管己排出,其中55例OME复发。通气管排出后OME的复发与鼻腔和咽鼓管口病变显著相关。结论 成年OME患者存在的潜在病变是通气管排出后导致OME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鼓膜置管的同时寻找并治疗潜在病变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5.
患者 ,男性 ,47岁。疑为食管异物并感染于 1999年 1月 2 0日入院。患者因 2 2天前不慎误吞鱼骨 ,即感吞咽时咽部疼痛 ,遂自行吞咽食物欲带下鱼刺 ,但无效。 6天后咽部疼痛加重 ,出现进食梗阻感 ,伴持续性发热 ,体温在 38℃左右 ,在当地医院就医 ,未发现异物 ,予口服抗生素治疗 ,效果差 ,吞咽疼痛 ,进食梗阻感继续加重 ,仅能进食流质。 1周后症状进一部加重 ,在当地医院再次就医 ,食管吞钡检查诊为“食管异物疑感染”,继续抗炎治疗 ,但症状无缓解 ,遂在患者及家属要求下转来我院。查体 :患者痛苦面容 ,但呼吸平稳 ,无三凹征。左侧胸锁乳突肌…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探讨休克指数、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测右心室直径(RV)对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症(PTE)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的100例急性中危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分层分为中低危组(34例)和中高危组(6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急性中危PTE危险分层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中高危PTE的预测能力。结果 中高危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休克指数、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中低危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明显低于中低危组患者(均P<0.05)。中高危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RV、RV/左心室直径(LV)比值、三尖瓣反流速度和肺动脉收缩压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危组患者CTPA检测的RV、RV/LV比值、主肺动脉内径、血栓负荷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