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周围神经损伤中电生理测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肢的损伤中,神经损伤的发病率较高,通常原因有坠落伤、运动创伤、切割伤、车祸、以及劳动事故等。复合性损伤时,神经损伤的诊断较为困难。同时和骨折等创伤相比,神经损伤更易导致永久伤残。这就指出了神经电生理诊断的重要性,要求我们了解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以及相应的电生理表现。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电生理技术不仅可用于术前的检查,而且可用于术中的监测,术后的评估等。因此,临床医生应和肌电图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这一技术,以期达到良好的神经恢复。1周围神经损伤中使用的电生理技术神经电生理诊断的常用方法包括神经传导研究(NCS…  相似文献   
52.
患者女,48岁。因头痛1周,恶心呕吐1次入院。据家属所述,44年前被他人用玻璃瓶击伤头部,伤口自行愈合,伤处瘢痕下患者自己可扪及硬物,以为是“骨头”.未经任何检查治疗。10岁前曾两次出现抽搐、昏迷、口吐白沫等,在当地诊为“癫痫”,经口服药物症状缓解。入院前半年右额部瘢痕处抓伤后出现少许脓性液,曾口服药物(名、量不详)治疗好转。  相似文献   
53.
周围神经的生物磁检测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围神经的生物磁检测与诊断李青峰综述顾玉东审校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情况(特别是未达到终器前)的准确诊断,是周围神经损伤治疗及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现有的检查手段(如肌电图是以效应器检查为主)不能达到临床对神经损伤及再生情况早期准确诊断与监测的要求。生物磁...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伴有眩晕或头晕重度以上突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度以上突聋病例70例,其中不伴眩晕或头晕者(A组)30例,伴头晕者(B组)11例,伴眩晕者(C组)29例。3组患者均给予: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②糖皮质激素;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A、B、C组患者平均听阈[分别为(86.88±10.19)、(98.58±9.28)、(96.84±8.81)dB]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平均听阈[分别为(60.73±26.06)、(89.33±18.70)、(85.99±19.23)dB],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平均听阈明显低于伴眩晕或头晕组。治疗后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36.37%、37.93%),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伴眩晕或头晕组。治疗结束后A组痊愈率为30%,B、C组痊愈率为0;治疗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A、B、C组痊愈率分别为53.33%、18.18%、13.79%。治疗后与治疗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3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伴眩晕或头晕组。患者出院时总痊愈率为12.86%,3个月后随访时总痊愈率为31.42%,两组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出院后部分患者听力继续好转,且多为出院时有效或显效患者。结论重度以上突聋患者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平均听阈明显低于伴眩晕或头晕组,且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高于伴眩晕或头晕组,出院后患者听力仍可继续恢复至3个月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55.
PBL教学法始于1969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培养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自我研究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PBL教学法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其教学模式与西方存在诸多不同。本文对中西方PBL教学的差异及PBL教学法在整复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索3D打印技术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整复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随机分发给不同年级和学校的医学生进行填写,最后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在接受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中,认可传统教育模式的学生占总数的46.7%(n=28),认可PBL教学模式的调研学生占总数的58.3%(n=36),认可在实施PBL模式的基础上配合3D打印技术展开课堂教学的学生占总数的68.3%(n=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人体复杂解剖结构的掌握程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临床技能的熟练程度,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PBL模式的评分分别为71.14±17.56、75.36±16.15、73.20±16.78,均明显高于单独PBL教学模式与单独传统模式的评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整复外科教学过程中,PBL结合3D打印技术的联合模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在临床治疗支气管肺炎患者时微量肝素静脉滴注(静滴)与氨溴索雾化吸入的应用效果。方法 支气管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为对照组中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治疗组中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微量肝素静滴与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治疗,5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平均治疗时间等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支气管炎患者时,微量肝素静滴与氨溴索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天颅内压及术后30天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9.
面部脂肪移植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体脂肪来源丰富,是良好的软组织充填材料。1893年,Neuber第一次报道了自体脂肪移植的修复方法。1910年,Lexer将它引入到半面部萎缩、面部凹陷等方面的治疗。现在已广泛地用于面体部的凹陷、面部消瘦或老化及唇、乳房、阴茎的增大等方面的治疗。其中,面部的脂肪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部位,被认为是面部软组织充填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受到了广泛肯定。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神经再生条件液(never regeneration conditioned fluid,NRCF)中蛋白质成分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为220×103的蛋白带中是否存在一类新的尚未知的神经活性因子。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体重1.8~2.5kg,取坐骨神经建立神经再生室模型。术后1周采集NRCF,采用凝胶过滤法分离NRCF中蛋白质,主要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为220×10^3的蛋白带,应用自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Native-PAGE)法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并对取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0×10^3(a峰)和(20~40)×10^3(c峰)的蛋白带,分别应用已知的神经活性因子抗体:抗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抗体、抗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抗体、抗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抗体、抗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 3,NT-3)抗体、抗NT-4抗体、抗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ng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抗体,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和ELISA检测,观察抗原抗体反应。结果经凝胶过滤法分离的NRCF蛋白质,多集中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0~40)×10^3和220×10^3。相对分子质量为(20~40)×10^3蛋白带中神经营养因子与抗NGF、抗BDNF、抗NT-3、抗CNTF等抗体反应,相对分子质量为220×10^3的蛋白带所含神经营养因子仅与抗NT-4抗体反应。结论NRCF中相对分子质量为220×10^3的蛋白带仅与抗NT-4抗体反应,且生物活性远强于NT-4,该蛋白带中可能存在一类新的神经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