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对颈部贯通伤的处理是立即手术还是在观察下选择性手术,近三十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作者对1970~1982年间住院的83例穿透颈贯通伤病例进行了问顾性分析,对手术还是观察予以评价。病人男73、女10例,年龄15~80岁刀和枪伤占绝大多数。损伤部位有血管、喉或气管、咽或食管、神经和其他多种部位。50例(60%)立即手术探查治疗,其中28例(56%)除伤口外无其他重要损伤。33例(40%)观察,仅1例因颈部血肿增大、呼吸道受阻、急症血管照影示椎动脉破裂而行手术。本组无死者;有并发症的4例(手术和观察组各2例);住院时间观察组与探查阴性者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52.
根据特发性半面痉挛的病因为颅内面神经根受血管压迫及面神经核功能异常两种假说,采用颅内段面神经微血管减压附加梳理术并牵拉术。1986和1990年后共施术34例,术后面肌抽搐均立即停止,治愈率100%。讨论了病因、手术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3.
作者等报告经口径路(TOA)达上颈椎的方法: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头固定于Mayfield托上。多数病例需行气管切开。用Dingman开口器牵开口腔和舌根。用两根红色橡皮导管经鼻腔插入由口腔引出,并在导管与腭之间放一硅橡胶板,将软腭向后上方拉开。正中垂直切开咽后壁粘膜,在直切口的上下端各附加一横切口,向两侧分开粘膜瓣,并将瓣游离缘缝线牵引,分开咽缩肌和前纵韧带,暴露颈椎。应用荧光屏监护手术的前、上界。于手术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介绍手术切除跨颅中后窝生长巨大胆脂瘤的体会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乙状窦后进路显微外科方法治疗7例跨颅中后窝巨大胆脂瘤。结果:随访5个月~3年,7例术侧症状均消失,未见肿瘤复发征象。结论:表明乙状窦后进路可一期全部切除跨颅中后窝巨大胆脂瘤。  相似文献   
55.
作者等对气管、支气管癌采用喷雾化疗(Nebuli-zation Chemotherapy,NC),获较好效果。方法:将可溶性抗癌剂5-Fu制成微粒,加四丁酚醛(Alevaire)1ml,用超声喷雾吸入,或与溴苄环已铵(Bisoevon)混合经口直接吸入。若肿瘤位于末梢时,嘱患者深吸喷雾液。5-Fu剂量250~500mg/日,分1、2次用,每日用或每周2~3剂,视效果尽可能长期应用。病例分为二组:第1组6例,年龄53~74岁,男2例,女4例,均为一般状态差,不能耐受多剂并用的全身投药法,单独行NC法4例,以NC为主者2例。鳞癌3例(肺门型2例,末梢型1例),腺癌2例(中间型1例,末梢型1例),小细胞癌1例为中间型。第2组6例,年龄58岁~69岁,均为男性NC并用CMAF方案。鳞癌2例(1例肺门型,1例末梢型),余4例为腺癌(肺门型及末梢型各1例,中间型2例)。结果,第1组6例,有效4例,完全有效(Complete response,CR)2例,部分有效(Partial response,PR)2例,余2例因有远位转移,未充分施行本疗法  相似文献   
56.
头颈部癌的化学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年以前头颈部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及放射疗法,但其后化疗成为癌治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动脉灌注化疗的开展,导致了新制癌剂的研究,使头颈部癌治疗体系及其预后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细胞生物学迅速的进展,根据细胞动力学,多剂并用疗法正在显示出卓越的效果。本文对头颈部癌的单剂化疗、多剂并用疗法、动脉灌注疗法及辅助化疗予以论述,并对头颈部癌化疗现状加以概述。【单剂化学疗法】对头颈部鳞状上皮癌有效的制癌剂有氨甲喋呤(MTX)和博莱霉素(BLM)。  相似文献   
57.
耳聋为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症状,其病因繁多,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三类:传音性聋、感音性聋及混合性聋。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治。在基层耳聋患者甚为常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我国防聋治聋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传音性聋传音性耳聋为中耳或外耳疾病所引起,而耳蜗以上听径路功能正常。音叉听力检查骨导大于气导,骨导可较正常延长,骨导偏侧试验向患侧,纯音电测听气导下降,骨导可正常,骨—气导之间有差距。还可进一步用语言测昕及声阻抗测听等检查。  相似文献   
58.
 近年, 复合组织瓣用于头颈部肿瘤切除后缺损的立即修复, 有力地推动了肿瘤外科治疗的进展。上颌骨切除术后一期整复国内尚未见报告, 我院1982年施术2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例1.男, 46岁, 因右面部蚁走感伴右侧上牙麻木感三个多月, 右眼球突出月余入院。  相似文献   
59.
颈动脉痉挛     
作者报告1例25岁的颈部多次手术而引起颈动脉痉挛致死的女性患者。因腮裂囊肿而行第9次手术,术中见左侧胸锁乳突肌前有一瘘管,沿颈动脉鞘上行绕过舌下神经,于颈内、外动脉内侧穿过甲状舌骨膜。分离摘除瘘管。术后4小时有同侧头痛,生命体征平稳。12小时后昏睡,无神经定位体征,疑为止痛镇静药物引起。又2小时后右上肢轻瘫,渐昏迷。行颈部探查并作动脉造影,发现分叉部上2cm处以上的颈内动脉痉挛,影响同侧大脑供血。尸检大脑循环中未发现栓子。头颈部术后昏迷而生命体征平稳,其原因可能有药物反应、低血压或缺氧所致大脑损害、血清电解质紊乱、颈动脉斑块或气栓;较少见者尚有高血压或Berry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痉挛、癫痫发作、镰状细胞危象、转位反应、动脉硬化或颈椎关节强硬,手术时颈部扭转致颈动脉及或椎动脉供血不全等。当无手术定位体征或病人昏迷对,应除去颈部敷料,检查创口育无血肿。作动脉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电解质、脑脊液检查,~(133)氙脑扫描观察颈内动脉血流、眼球体积描记等。一旦发现颈动脉痉  相似文献   
60.
自1873年Billroth成功地对喉癌采用全喉切除术以来,术后的发声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一个多世纪以来,喉科医师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索解决发声的途径,其方法有各种不同的瘘管语言,人工喉(机械人工喉、电子喉)、食管语言等,这些方法虽然可使患者讲话,但都不够理想,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