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加味小青龙汤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寒饮伏肺型)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肺心病(寒饮伏肺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以吸氧、抗炎、解痉平喘等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比较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1.2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率50%,总有效率80%。结论:加味小青龙汤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寒饮伏肺型)患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严序之 《河南中医》2012,32(8):986-987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详细记载了其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在其医案及方剂中可以看到许多有关弦脉的记载.张锡纯认为弦脉与脾虚、寒气、痰饮、肝火、冲气、胃气上冲、血脉痹阻、风气等有关.此外,弦脉还可因复杂的病因病机而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与总结程志清教授从脏腑气化论治高脂血症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程志清教授抄方侍诊,总结程志清教授运用辨证思维从脏腑气化论治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并列举一则典型医案加以佐证。[结果]程志清教授认为脏腑气化失司是高脂血症形成发生的核心病机,有肝胆失疏、脾胃失和、心脉受损、肾气亏虚、三焦气化失常诸端,故临证时固本清源并施、标本兼顾,尤重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化湿祛痰、活血化瘀、畅达三焦,恢复脏腑气化功能。所选医案患者确诊为高脂血症,该患者性情急躁,头晕纳差,更衣时干时稀,舌红苔腻,舌下络脉瘀紫,脉细弦,故辨证为肝郁脾虚、肝胆失疏、湿郁化热、血凝成瘀,治以调肝理气、健脾利湿、清化湿热、和畅三焦,获满意疗效。[结论]程志清教授从脏腑气化论治高脂血症,病因病机常见脾胃失和、肝胆失疏、心脉受损、肾气亏虚、三焦不畅等,治疗上从恢复脏腑气化入手,精准合理选择药物,疗效确切,其治疗经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痰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肺脾肾3脏功能失调.气道黏液高分泌既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特征,又是影响其病情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合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较为符合中医痰饮证的特征,因此基于中医痰饮病机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相关理论,提出COPD稳定期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治疗大法为益气健脾、宣肺化痰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疏风温阳化饮方治疗肺脾两虚、痰饮内停型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气疏风温阳化饮方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和孟鲁司特钠片口服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支气管哮喘症状积分、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功能指标水平,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哮喘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PEF25%、PEF50%、PEF75%和用力呼气中期流量(FEF25%~75%)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PEF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疏风温阳化饮方治疗肺脾两虚、痰饮内停型CARAS,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的脉“平”令人费解,学者们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明清以来医家的著述和现代学者的训诂结果中,伤寒大家胡希恕提出,出现脉“平”而非痰饮病典型弦脉,是因支饮兼外邪的结果.而现代训诂学者张正昭考证得出“平”字与“抨”字通假,脉“平”当作脉“抨”讲,为有抨弹感或兼有敷急的脉象.结合两位观点,得出脉“平”为支饮兼风寒外邪而出现的弦、紧、浮、数相复合的脉象——“抨”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温肺益气汤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寒饮伏肺型)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肺心病(寒饮伏肺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以吸氧、抗炎、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肺益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指标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指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温肺益气汤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寒饮伏肺型)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古代许多医家都对痰饮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其中以朱丹溪的痰饮学说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颇大。张景岳深得朱丹溪学说之精髓,却又敢于创新,结合临床经验在朱丹溪痰饮学说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痰饮论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研究《丹溪心法》和《景岳全书》等著作中关于痰饮的阐述,结合两者的学术思想与特点,对两家痰饮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出两家治痰的异同,望能更好认识痰饮学说的精髓和真谛,指导临床上对痰饮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整体治疗及未病决定诊疗方案。其立论的原则包括预防原则、整体治疗原则、诊疗步骤选择原则。通过"治未病"理论试分析《金匮要略》中湿病、痰饮病、水气病的治疗原则,以期获得仲景对湿病、痰饮病、水气病的诊疗思路,扩展对《金匮要略》原文的理解,丰富现代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血浊理论由王新陆教授于《脑血辨证》中首先提出,其目的是对无症(证)可辨但临床检查又出现异常的某些疾病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是王新陆教授从医50年来对疾病谱系变化后的中医临床诊疗所提出的全新辨证方法,真正体现了治疗重心的前移,为无症状性疾病及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系统辨证治疗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使机体在健康受到威胁、疾病处在量变阶段即可有效遏制,从而减少终末事件的发生。血浊与饮邪、湿邪、痰邪、毒邪等病机证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确血浊的内涵与外延对预防现代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