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快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囊虫病人血清中的循环抗原,其阳性率为67.5%;正常人血有的假阳性率为5.33%;包虫、肝吸虫和弓形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6.9%、7.5%和12.5%。结果表明.该法与常规双抗体夹心ELISA相比具有较为敏感、快速、稳定和节省血清、试剂用量的优点,但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用快速双抗体夹心ELISA和间接型ELISA检测第1至10疗程囊虫病人血清中的循环抗原和抗体,表明检测循环抗原考核囊虫病人的治疗效果优于检测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猪带绦虫囊尾蚴囊液内谷胱甘肽S转换酶(GST)的活性。方法:测定酶催化反应后底物浓度的变化,计算GST活力单位。结果:囊液经1:20稀释,重复4次测定酶促管与非酶促管吸光值,测得平均GST活性为61.84活力单位;囊液冻干品则几无GST活性。结论:囊液中存在游离形式的GST活性,对筛选保护性抗原和可能的化疗靶分子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槟榔与白胡椒对猪囊尾蚴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研究中药槟榔、白胡椒对体外培养的猪囊尾蚴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取经槟榔、白胡椒药液作用不同时间的囊尾蚴进行大体形态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经槟榔、白胡椒分别作用 3 0min ,1h后所有虫体蠕动均停止。槟榔、白胡椒对囊尾蚴分别作用 2 0min ,40min ,虫体表面开始出现部分剥蚀区 ,且随时间延长 ,其剥蚀区增大。结论 两种药物作用于囊尾蚴的效果均好 ,可以作为人或猪囊虫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患者中脑囊虫感染状况,分析其流行特征。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00-2008年来自治区疾控中心就诊的CNS疾病患者的囊虫特异性抗体,并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囊虫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736例CNS疾病患者血清和/或脑脊液中囊虫特异性抗体阳性者403人,阳性率为14.73%。阳性者分布于全自治区55个县(市、区),大多集中在广西南部的南宁市及周边的贵港、武呜、宾阳、横县等市县,在阳性者的构成比中,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成人多于青少年,农民多于其他职业者;2000年以后检出的囊虫抗体阳性率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流行的区域却逐渐扩大,尤其在交通、经济落后,环境卫生较差的边远山区。结论脑囊虫感染是引起广西人群CNS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在重点地区特定人群中开展囊虫病防治,是减少CNS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因此.今后在全自治区,尤其在边远山区仍需加强囊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脑型和混合型猪囊尾蚴病患者脑脊液(CSF)中特异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与患者CT表现及吡喹酮治疗第一个疗程过程中患者出现的高颅压情况存在一定联系。人工免疫复合物(IC)对BALB/c鼠作用后进行病理检查,发现脑实质和肾脏小血管均出现充血现象.部分小血管内皮细胞遭到破坏。因此认为特异循环免疫复合物可能是脑型、混合型猪囊尾蚴病患者在第一疗程中出现高颅压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52例因癫痫发作就诊,CT检查在脑内发现小脓肿的病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寄生虫学检查,证实为脑囊虫病患者。取脓肿壁作病理切片,病理检查发现5例囊虫仍存活并伸出头节,16例囊虫虽死亡但虫体尚完整,14例在切片中查见了虫体成分。结果表明病变组织的坏死和炎症反应以完整死虫组最显著;至囊虫残破炎症逐渐缓和,增生性变化渐占优势,脓肿腔缩小;有3例硬结纤维化;钙质沉积罕见。对脑内囊虫性小脓肿的形成以及病变与CT影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和ELISA对猪囊尾蚴抗原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SDS-PAGE、ELIB,ELISA等方法,对猪囊尾蚴的水溶性抗原(Ag-W)和尿素溶性抗原(Ag-u)进行对比分析。发现Ag-w和Ag-u分别有14条和9条主带被囊尾蚴病病人血清所识别;有10条和4条主带被包虫病病人血清所识别;有8条和4条主带被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ELISA检测显示、血清1:4400稀释时,囊尾蚴病病人血清(60例)。Ag-w和Ag-u的阳性率分别为86.6%和96.9%,华支睾吸虫病病人血清(24例)和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包括病人血清(30例)分别为46.6%和16.6%。表明两种抗原虽有与其它寄生虫产生交叉反应的成份,但Ag-u明显少于Ag-w,Ag-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优于Ag-w。用Ag-u代替Ag-w进行囊尾蚴病的免疫学诊断,可提高诊断效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六钩蚴期的猪囊尾蚴病基因疫苗TSO45W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方法碱裂解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pcDNA3.1-TSO45W及对照质粒pcDNA3.1。将45只雌性昆明小鼠(4~6周)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生理盐水组):每只小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00μl;B组(空质粒pcDNA3.1对照组):每只小鼠肌肉注射空质粒100μg;C组(重组质粒pcDNA3.1-TSO45W组):每只小鼠肌肉注射重组质粒100μg。分别于免疫后2、4、6、8、10周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及IgA含量。结果 pcDNA3.1-TSO45-4B免疫组小鼠血清IgG、IgM、IgA均于第4周开始升高,分别为(17.36±1.85)μg/ml、(9.25±1.78)μg/ml和(9.41±0.88)μg/ml,并分别于第8、第6、第8周达到最高,含量分别为(24.26±2.52)μg/ml、(10.69±0.52)μg/ml和(11.22±1.23)μg/ml,与空质粒对照组(B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囊尾蚴保护性抗原TSO45WDNA疫苗能在小鼠体内诱导体液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找猪囊尾蚴病新的免疫学候选诊断分子.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从猪囊尾蚴cDNA文库中扩增出猪囊尾蚴跨膜蛋白T24基因编码序列,将其与线性克隆载体PMD-18T连接,分别进行酶切和PCR鉴定及DNA测序证实.结果 PCR法扩增出一条长度约678 bp的特异性片段,将重组质粒PMD-18T-T24作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均能得到一个大小与PCR扩增产物一致的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的测序结果表明,T24具有一个长度为67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3.91 kDa,与GenBank收录的猪囊尾蚴T24基因(编号为AY211879)具有高度的同源性(99.85%).结论 猪囊尾蚴跨膜蛋白T24编码基因克隆成功,为进一步的表达、鉴定及免疫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毕赤酵母重组猪囊尾蚴抗原cC1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毕赤酵母重组猪囊尾蚴抗原cC1蛋白的特征变化。方法 对表达产物行SDS—PAGE,FPLC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等电聚焦,脱磷酸反应,N端氨基酸测序,小鼠免疫接种。结果 毕赤酵母重组猪囊尾蚴抗原cC1蛋白的分子量较原核的大,易于纯化,等电点较理论值低,重组cC1已被磷酸化,N端携带了来自载体的4个氨基酸,免疫原性较原核的明显增强。结论 毕赤酵母重组猪囊尾蚴抗原cC1蛋白的特征较原核的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是蛋白易于纯化及免疫原性的增强,表明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非常适合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生产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