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17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肾脏肥大和高滤过是糖尿病肾病出现最早的病理生理特征。本研究利用中药大黄抑制糖尿病的肾脏肥大,试图达到控制其高滤过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大黄能明显地抑制糖尿病肾脏肥大及其组织中蛋白质、DNA含量的增加;大黄治疗组的菊粉清除率明显低于非治疗组;此外,大黄还能使糖尿病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降低。结论:大黄可以通过影响糖尿病肾病肾脏肥大,降低高滤过和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治疗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DNA测序建立甘肃当归、大黄种子rRNA基因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甘肃地道性中药材当归、大黄种子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碱基序列测定,以期建立从分子水平对中草药种子进行鉴定的一种新方法。方法:提取当归、大黄种子中核DNA,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套式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碱基序列测定。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以上述方法可获得当归、大黄种子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并经测序后得到了当归、大黄种子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且具有明显的差异和可对比性。结论:不同植物性中药材种子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碱基序列可做为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定的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枝穗大黄中 大黄素含量测定方法的一种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波长λS=290nm,参比波长λR=342nm。结果枝穗大黄中大黄素的平均含量为0.62%,平 均回收率为97.5%。结论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方法简单、灵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华北大黄中非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从 95 %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13个非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大黄酚、大黄素甲醚、β-谷甾醇、大黄素、胡萝卜苷、大黄酸、大黄素甲醚 -8-O-β-D-葡萄糖苷、rheumin、没食子酸、d-儿茶素、蔗糖、1,6-二没食子酰 -O-β-D-吡喃葡萄糖、1-O-β-D-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结论 首次证明华北大黄含有少量大黄酸 ;除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外 ,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天山大黄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天山大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天山大黄根乙醚和乙酸乙酯部分中分得5个芪类化合物和1个色原酮类化合物,结构分别为trans3,5二羟基4′甲氧基芪,trans3,5,4′三羟基芪,trans3,5,4′四羟基芪,trans3,5,二羟基4′甲氧基芪3OβD葡萄糖甙,trans3,5,3′,4′四羟基芪4′OβD葡萄糖甙和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结论:这些化分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河套大黄非蒽醌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李军林  王爱芹  李家实  贺文义  孔漫 《中草药》1998,29(11):721-723
从河套大黄干燥根与根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8个非蒽醌类成分。经化学和波谱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土大黄苷元(rhapontigeni,Ⅱ)、没食子酸(gallicacid,Ⅲ)、3-(3’,5’-二羟基-反式-肉桂酰基)-5-羟基-△5-α-吡喃酮[3-(3’,5’-dihydroxyl-trans-cinnamoyl)-5-hydroxyl-△5’-α-pyranone,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piceatannol-3’-O-β-D-glucopyranoside(Ⅵ)、土大黄苷(rhaponticin,Ⅶ)和蔗糖(Ⅷ)。其中Ⅳ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波叶素(rheumin)。Ⅰ、Ⅲ、Ⅴ、Ⅵ和Ⅷ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7.
天山大黄黄酮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燕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18-1119
目的:从天山大黄中提取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超声技术连续提取天山大黄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得天山大黄中总黄酮含量0.357%,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1.35%(n=6)。结论:首次运用超声技术从天山大黄中连续提取总黄酮、多糖,速度加快,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碳源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世海  刘晓峰  果德安  郑俊华 《中草药》2005,36(7):1075-1077
目的研究不同碳源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克隆的掌叶大黄毛状根和非转化根,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7种糖作为培养基碳源时对大黄根生物量的积累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糖作为碳源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和蒽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大黄根类型与糖种类互作分析显示,DH 7a与麦芽糖对于蒽醌产量来说是优势组合,而DH 5a和DH 5c在蔗糖和果糖差异不显著,非转化根在蔗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中蒽醌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6种糖。结论果糖作为碳源最利于大黄根培养的生物量的积累,蔗糖作为碳源时大黄根蒽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培养基优化和毛状根克隆系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个单克隆掌叶大黄毛状根和4种基本培养基,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产量的因素。结果不同克隆间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存在显著差异,以单克隆毛状根DH 7a最高;培养基种类对毛状根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以W P培养基中毛状根生物量最高;大黄毛状根中的5种游离蒽醌中以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为主;不同克隆间5种游离蒽醌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DH 7a最高,并且DH 7a与B 5培养基的组合,5种蒽醌产量最高;克隆和培养基之间互作分析显示克隆DH 5a、DH 5d与W P培养基,克隆DH 7a与B 5培养基对于游离蒽醌产量来说是优势组合,而克隆DH 5c在4种培养基上5种游离蒽醌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为利用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系统大规模生产蒽醌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复方大黄腹膜透析液中5种游离蒽醌含量的HPLC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丹  刘文英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2):941-942
 目的建立复方大黄腹膜透析液中5种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LiChroCART HPLC-Kartusche RP-18e(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5:1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5nm。结果方法中5种游离蒽醌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9%,RSD=2.21%(大黄素);99.8%,RSD=2.43%(大黄酸);97.3%,RSD=2.25%(芦荟大黄素);100.9%,RSD=1.94%(大黄酚);101.5%,RSD=1.78%(大黄素甲醚)。结论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重现性良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复方大黄腹膜透析液中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