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130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325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83篇
  5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PCI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近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期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4.
45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行PCI(PTCA/PTCA+支架术)共45例,其中PTCA+支架术34例,直接支架置入7例,PTCA4例(补救性介入和延迟的PCI治疗各2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5.6%。45例患者中,术中发生室颤1例,经电复律成功。3例发生频发室早及短阵室速,2例自行消失,1例经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消失,2例发生股动脉穿刺处血肿,局部治疗后血肿消失。结论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血清超敏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纤维蛋白原(F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并探讨PCI治疗后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与早期心脏相关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治疗的91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时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4周。所有患者于PCI前1d、术后第2d、术后4周分别测定hs-CRP、ET、Fg、血脂,并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hs-CRP、ET、Fg,在PCI术后第2d即明显升高,4周后炎性因子均低于术后2d(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脏事件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31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明显降低LDL-C,可减少早期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10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CI治疗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4%(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7.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预防性全脑照射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46例经化疗加胸部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被随机分为脑照射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全脑照射在完全缓解后第10~62天进行,采用双侧野对穿照射,常规分割照射,5次/周,2 Gy/次,中平面剂量为30 Gy.结果脑照射组脑转移率为13.0%,低于对照组的47.8%(χ2=5.03,P=0.025).脑照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7.8%和39.1%,对照组分别为73.9%、30.4%和1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7,P=0.044).PCI开始时间对生存率无影响,但对脑转移的发生有影响.生存期超过5年以上的脑照射组患者无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结论完全缓解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预防性全脑照射能减少脑转移发生率,提高生存率.PCI开始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住院治疗状况,方法收集2001年1月1日-2005年6月30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因急性STEMI住院的患者病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住院早期再灌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情况,结果共调查STEMI患者773例,其中男性555例,占71,80%,女性218例,占28,20%;年龄中位数为66,0岁,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1,0 d;从发病到进入病房时间呈非正态分布,中位数为210 min;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从进入病房到开始溶栓治疗时间中位数为60min;接受直接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从进入病房到球囊打开时间中位数为100 min,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男性、相对年轻者(年龄<65岁)以及享有医疗保险的患者较多选择介入治疗,而女性、高龄患者(年龄≥65岁)以及无医疗保险者较多倾向于保守治疗或溶栓治疗,结论STEMI患者早期住院治疗状况优于此前的调查结果,但与2004年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前状态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5年期间5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于急诊PCI术后24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所有患者观察28d,根据术后有无严重冠脉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发症组(A组)和非并发症组(B组),回顾性分析A、B两组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评价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与术后冠脉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50例AMI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均较正常值升高,其中A组术后24h内D-D为(1.8±0.4)ng/L,B组D-D为(0.8±0.2)ng/L,B组明显低于A组(P<0.001);A组术后24h内PAT为(44±10)s,B组PAT为(16±5)s,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急诊PCI术后血栓前状态指标D-D和PAT较正常值升高,D-D和PAT升高的水平是术后严重冠脉并发症的预测指标,积极降低D-D和PAT水平有可能明显降低术后严重冠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安全性及其对近期临床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3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美托洛尔组分别在第1次球囊扩张前和放置支架前向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5 mg,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心率、血压、心肌酶、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发病后30 d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血运重建、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两组基线资料可比的情况下,冠状动脉内注射美托洛尔对AMI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均无影响。在注射美托洛尔过程中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及低血压。住院期间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3.94±5.76和53.33±5.88,心肌酶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2354.24±693.66)和(1981.87±412.92)U/L,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在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8受体阻滞剂是安全的,但无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