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0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86篇
内科学   218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72篇
综合类   826篇
预防医学   15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04篇
  4篇
中国医学   83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伴发冠心病时可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仅表现出轻微的胸闷、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憋气等症状。糖尿病、闭塞性脑血管病或心衰的老年病人易出现无痛性心梗,容易漏诊,下面以系列病例详述。  相似文献   
2.
谭萍云 《广州医药》2015,46(1):100-101
目的探讨脉管炎围手术期出现焦虑症状及影响因素和护理以提高在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脉管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焦虑发生及影响因素。结果脉管炎围手术期患者出现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生活质量下降直接或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各方面的焦虑因素,使患者在围手术期保持心情舒畅,从而适应截肢形象的改变,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以活血化瘀为法,然笔者经临床实践发现,单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此病,疗效多不尽如人意。本文立足于《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阐述"阳化气,阴成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表现,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机在于"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并认为本病治法之精要,在于"温阳",温阳抑阴,促阳化气,同时审详病程阶段、证候虚实,辨证施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南京市六合区间日疟发病率由1986年的76/万(4815/630281)下降至2004年的0.1/万(7/680568),发热病人血检工作成为疟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应用圆形分布理论推算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工作的最佳时间,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疟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慢性缺血主要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其他因素有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等。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人口迅速老龄化等因素,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就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进展及疗效评价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为主。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脱疽”范围。病人大多数为男性,多发于青壮年。发病多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伤虚损或禀赋素虚等致病,这些原因可导致阳气不足。在阳气不足时外感寒湿侵袭,致寒湿凝聚经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通而导致四肢受病。临床表现患肢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后期可有患肢组织营养障碍而致肢体远端溃烂或坏死,趾(指)节脱落。我科2001年4月~2005年4月收治3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现将辨证施护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为20~72岁;中医辨证:寒凝血痹型22例,血瘀化热型8例,热毒炽盛型2例。2辨证施护2.1寒凝血痹型患趾(指)喜暖怕冷,肤色苍白冰凉,麻木疼痛,遇冷剧痛。步履不利,呈间隙性跛行。舌淡,苔白腻,脉沉细。2.1.1治则: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主,方用当归四逆汤合阳和汤加减[1]。2.1.2护理:嘱病人严禁吸烟。同时注意患肢保暖,寒冷季节应穿较厚的棉袜或棉套御寒,以免患肢受寒湿之邪。保暖同时不宜过热,不宜热敷及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氧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 :确定闭塞性血管事件高危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研究设计 :协作汇总分析 (系统性综述 )。纳入标准 :1997年 9月前结束的研究。研究设计为在高危患者 (急性或既往血管疾病或某些其他易感情况 )中进行抗血小板药物与对照药物比较或不同抗血小板药物间比较的随机试验。试验需采取随机化方法 ,受试者预先不知道将被分配进行何种治疗 ,而且比较不能混杂 ,即对于研究对象来说仅仅是抗血小板药物不同。研究回顾 :共 2 87项研究 ,其中抗血小板治疗与对照比较试验共纳入 13 5 0 0 0人 ,不同抗血小板药物间比较试验共纳入 770 0 0人。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