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直肠绒毛乳头状腺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恶变率达8.5~30%不等,术后复发率可达40%左右。如何减少复发,关键在于手术对病灶的切除必须彻底完整。针对传统切除缝合术式存在的一些并发症及术后复发问题,我们开展了对本病术式的研究探讨,发挥中医药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总结、创新出了一套新的术式,通过与传统术式病例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的方法,收集近8年来我科收治的直肠绒毛乳头状腺瘤患者60例,年龄12~82岁,平均年龄48.3岁;女25例,男35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3…  相似文献   
2.
甘露寡糖对SPF大鼠结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甘露寡糖对SPF大鼠结肠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体重100±10.0 g、同性、同品系SPF试验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甘露寡聚糖组、大肠菌液组、甘露寡聚糖+乳酸菌液组共4组,每组10~20只,分开饲养。每天称小鼠体重,摄食量、水量随意。采集饲养28 d的大鼠结肠,通过固定、染色,得到组织切片。结果饲喂甘露寡糖有益于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排列,并能改善结肠绒毛长度,肠道肌层厚度。结论饲喂不同水平的甘露寡糖对大鼠结肠组织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其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3岁,间断性便后带血5年,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20d.入院4d前曾在外院作内痔结扎切除术治疗。术后排便时仍有肿物脱出,即来我院就诊,局部检查:肛管齿线附近,6、12点外各有1.0-1.5cm大之创面,肛管指诊6.0-7.0cm处可触及柔软弹性肿块,指套染有鲜血,嘱患者排便后可见直径3.0-4.0cm绒毛状带蒂之肿物脱出,表面  相似文献   
4.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polis on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ultrastructure of intestinal morphology in experimental obstructive jaundice. METHODS: Thirty Wistar-Albino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each including 10 animals: group—effect on ileal mucosa and reduced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obstructive jaundice model. 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s of these effects.  相似文献   
5.
季楠 《药物与人》2009,(10):47-47
生活中,嘴馋常常被人看不起,但馋,是人机体正常的表现,也是健康的表现。一旦胃口不好,就该注意了。中老人更是如此。尤其是中年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无论面对的是美昧佳肴,还是家常饭菜,都没有什么胃口,吃饭成了一个令人伤脑筋的问题。中年人的身体处在盛极而衰的转折期,消化系统开始退化,胃肠黏膜变薄,腺体和小肠绒毛开始萎缩,胃酸等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和吸收能力受到影响。再加上疲劳紧张,饮食不科学,生病等因素,更令人食欲不佳,造成一种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6.
肠内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肠内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和肠内生态营养组.胃造瘘术后分别给予普通饲料、肠内营养剂和肠内生态营养剂7 d,检测小肠黏膜形态学参数和黏膜IgA ,CD3 ,CD4 和CD8 细胞数量.结果:肠内生态营养组的小肠绒毛高度(205.4 μmvs 177.7 μm,P<0.05)、肠腺隐窝深度(99.4 μmvs 77.7 μm,P<0.05)、黏膜厚度(299.9μm vs 267.0 μm,P<0.05)以及绒毛表面积(10 321.5μm2 vs 8927.6 μm2,P<0.05)均高于对照组,肠内生态营养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生态营养组大鼠小肠黏膜中IgA 细胞(21.2 vs 17.5,19.4,P<0.05)和CD3 (24.2 vs 20.2,22.1,P<0.05),CD4 (13.4vs 8.9,11.0,P<0.05)、CD8 (18.7 vs 12.6,15.4,P<0.05)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结论:肠内生态营养能较好的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功能,促进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增强其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8.
患者男,44岁,公务员,因脐周疼痛1天入院。既往有长期饮酒史,无规律的黑便、稀便史,未予治疗。发病当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脐部剧烈疼痛、呈绞痛性质,疼痛迅速波及全腹,无恶心呕吐、便血、发热等表现。查体:T37.2℃,P86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尤以脐正中上方显著,可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右下腹穿刺为浑浊粉红色液体。腹部立位片:中腹部可见短小液气平面,双膈下未见游离气体;意见:不完全性肠梗阻。血常规Hb140g/L,WBC13.6/109/L,N0.80。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初步诊断:胃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以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CPB模型,按照CPB后不同时间进行分组,分别采血测定血浆D-乳酸和脂多糖(LPS)的浓度并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CPB 1h后血浆D-乳酸和LPS开始升高,CPB结束后1h达到峰值,CPB后8h恢复正常。二者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r=0. 8312 ,P <0 .0 5 ) ;CPB后小肠绒毛顶端上皮脱落,固有层白细胞聚集。结论 CPB术后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就已经受到损害,通透性增加。血浆D 乳酸浓度变化可用来判断肠黏膜屏障损伤程度,为CPB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尚无研究报道。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伤修复的关系。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min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即刻应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行干预。分别于再灌注2,6,12,24h取大鼠小肠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表达的规律。结果与结论:在正常大鼠,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一侧细胞膜上。缺血-再灌注初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逐渐提高,并于再灌注后6-12h达高峰。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大鼠小肠组织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量高于未治疗大鼠。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可上调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提示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促进内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生成可能是其参与内脏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