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合成新型的两亲性小分子,并通过新的自组装方法制备其纳米材料.方法:用胆固醇对氨基匍萄糖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具有两亲性;用核磁和红外表征目标产物N-胆固醇基琥珀酰基氨基葡萄糖(CSG)的化学结构,结合纳米共沉淀法和超声分散法制备其自组装体,并用扫描电镜、圆二色谱考察其自组装体的性质.结果:CSG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形成具有高轴向比的纳米纤维状自组装体,分子在自组装过程中采取手性排列的方式.结论:通过设计分子的化学结构、控制自组装的方法和条件,可以得到先进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2.
从医用纳米材料、医用纳米机器、医用纳米机器人三个方面阐述纳米医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4.
纳米材料栓塞对肿瘤组织表达CD147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应用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混悬液栓塞治疗,对肝癌组织表达CD147的影响。方法30只接种VX2肿瘤系的荷瘤兔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对照组;超液化碘油组;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组。通过超选插管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L/只),超液化碘油(0.3mL/kg),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混悬液(0.3mL/kg)。术后3dCT检查确认插管成功。2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和westernblot方法,来检测3组肿瘤组织CD147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CD147在3组的肿瘤组织细胞膜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33±5.88)%,(75.63±4.44)%,(80.03±5.59)%,对照组与碘油组,纳米碘油组在CD14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半定量检测,碘油组和纳米碘油组CD147的表达量升高,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液化碘油,或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和超液化碘油混悬液栓塞治疗后,肿瘤组织表达CD147有上升趋势,可能是造成栓塞治疗后肿瘤复发率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肿瘤热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纳米颗粒热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热疗方法,因其具有无创(或微创)、高效性及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热疗法可显著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本文综述热疗对放射治疗的增敏机制,阐述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热疗法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为磁热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湿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50nm的羟基磷灰石粉体,并采用超声分散,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在酸溶的胶原稀溶液中。测试结果显示,羟基磷灰石在胶原溶液中形成了稳定的分散体系,该分散体系的稳定性与体系的pH值以及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的相对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骨肉痛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病死率较高。而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交叉的一个全新领域,在生物医学上有着十分诱人的、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纳米无机生物材料、纳米高分子生物材料、纳米复合生物材料作为抗骨肉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组织工程包括细胞和生物支架两部分.其中细胞的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架材料的优劣.良好的生物支架应该能尽可能地模拟细胞在体内的内环境,从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微环境.纳米材料由于很好地模拟了细胞在体内的拓扑结构,从而在组织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综述了纳米材料在各种细胞体外培养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纳米材料对细胞促进作用的机制,并对纳米材料在肝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影像学引导消融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不可切除实体肿瘤的重要方式,但消融治疗后存在肿瘤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风险。免疫治疗可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细胞功能间接清除肿瘤细胞,但多数实体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率较低。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的肿瘤消融技术发展迅速,为增强局部消融效果及提高系统免疫应答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基于纳米材料的消融联合免疫治疗肿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米铁(Fe)、纳米氧化锌(ZnO)和纳米氧化镁(MgO)材料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以5g/Kg·wt剂量的纳米(Nano-)或微米(Micro-)粒径Fe、ZnO和MgO给小鼠一次经口灌胃,14d后处死取血分离血清分析LDH和α-HBDH活性变化。结果Nano-和Micro-Fe染毒小鼠血清LDH活力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Nano-Fe和Micro-Fe组小鼠血清LDH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Nano-Fe和Micro-Fe三组小鼠血清α-HBDH差异无显著性(P>0.05)。Nano-MgO组小鼠血清LDH比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Micro-MgO组小鼠血清LDH比对照组和Nano-MgO组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Nano-MgO和Micro-MgO三组小鼠血清α-HBDH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两种粒径ZnO染毒组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其中Micro-ZnO组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活力升高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Nano-Fe、Nano-ZnO和Nano-MgO材料对小鼠血清LDH及α-HBDH活性的影响与相应微米粒径材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