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8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516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62篇
综合类   1128篇
预防医学   182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291篇
  7篇
中国医学   246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对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患者头痛天数及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头痛程度将90例MO受试者区层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Ⅰ组施以“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外关和足临泣),治疗Ⅱ组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外关和足临泣),对照组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刺非经非穴点,每次留针30分钟,5次/周,共治疗20次。于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的随访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头痛天数的变化情况以判定疗效,并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肘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各组治疗前患者的头痛天数无显著差异( > 0.05),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的头痛天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 0.05);治疗Ⅰ组头痛天数的降低显著优于治疗Ⅱ组和对照组( < 0.001),治疗Ⅱ组头痛天数的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 < 0.05);②3组治疗前CGRP的表达无显著差异,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CGRP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 0.001),对照组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CGRP的表达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 0.05);治疗Ⅰ组CGRP治疗结束4周随访的表达较治疗Ⅱ组和对照组均显著下降( < 0.01),治疗Ⅱ组CGR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 0.01)。结论 ①八脉交会穴施以“龙虎交战”针法针刺能明显改善MO患者的头痛天数,同时降低MO患者血清CGRP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MO的机制之一;②非经非穴点的针刺效应无持续性,而八脉交会穴的针刺效应具有持续性;③八脉交会穴可以充分发挥复式针刺手法的治疗效应,提示我们在临床上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注意腧穴配伍,恰当的针刺手法更是提高临床疗效、事半功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王艳杰  刘嘉咏  姚锃钰  王雷  黄泳 《河南中医》2019,39(7):1092-1095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治疗肾精亏损型感音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和渭南市骨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肾精亏损型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钴胺,治疗组另加用通元针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 78%,对照组有效率为90. 32%,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耳鸣致残量表总分、严重性C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左耳、右耳听阈值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左耳、右耳听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夜尿频多、潮热盗汗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元针法治疗肾精亏损型感音神经性耳鸣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听力和中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改良新的治疗巾折叠方法,即“扇形折叠”,同时将铺盘方法进行改良,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HAMD、MESSS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及血清IGF-1、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2):934-934
由王多友教授作序、王大波主任编著的《现代麻醉实用信息速查盘卡》已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6年7月出版。该盘卡保留了1991年版《麻醉常用数据速查盘卡》中与麻醉相关的基本知识,如创伤指数、心脏功能分级、体重指数、呼吸功能参数、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数据,以及常用麻醉药的药理、麻醉中常用药物等基础上,增补了择期手术前准备参考标准与实验室检查、麻醉药与围手术期药物相互作用、癌症晚期三阶段止痛原则等,并介绍了近年来新麻醉药物的药理、药效、用量、使用方法等,包括新肌松药、新静脉麻醉药、新麻醉性镇痛药、新吸人麻醉药以及血浆代用品、常用阿片类药物等新信息。该盘卡分为26个板块,4轮,9个窗口,可互相对照快速查找,信息量大,使用方便。为麻醉医师和急诊、急救医师提供了临床工作中的必要相关知识和临床数据,使医务人员以最短的时间查找基本数据并指导临床工作。该盘卡定价:25元。联系人:王大波主任。地址: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青年大街84号,辽宁省辽阳市第三医院麻醉科(邮编:111000)。电话:0419—6899540,手机:13081785999。  相似文献   
6.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它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发病时患者非常痛苦,它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总结研究,采用按摩、牵引、理疗的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力 《中国医学创新》2009,6(30):128-12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采用倾斜进针穿刺法实施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分成A、B两组(各40例).A组为倾斜进针法硬膜外麻醉组,B组为传统进针法硬膜外麻醉组.观察麻醉进程指标.结果 A、B 两组麻醉镇痛效果、肌松效果、硬膜外腔出血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直入法硬膜外麻醉时,采用头端倾斜角度进针法在剖宫产应用中比传统进针方式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减少了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肾调督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及预防再梗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肾调督针法组、常规针法组和非穴针刺组各10例,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神经功能改变,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以益。肾调督针法组及常规针法组有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仅、IL-6和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施予针刺治疗后各针法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益肾调督针法可以有效地抑制TNF-α、IL-6和IL-8的表达.从而在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及预防再梗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7例采用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痘护理进行分析.结果:47例均完成MED手术,未出现其它并发症.按Macnab标准本组优良率达95.7%.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种针法轮换治疗重症脑外伤后遗症。方法:针刺法A:每日针刺2次,上午用传统法;下午用“醒脑”法,加水针法(隔日1次)。10天为1疗程。针刺法B:夹脊针法:取华佗夹脊穴加电针30min,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针刺法C:腹针疗法:取引气归元、腹四关。针刺人部,留针30min,每日1次,lO天为1疗程。针刺法D:电指针法:医者用带电的双手十指在病人体表十四条经络上作点穴,按摩治疗,每次30—40min,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结果:病例一,经上述A、B、C、D疗法轮换治疗1年4个月,诸症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自理。病例二,经上述A、B、C、疗法轮换治疗10个月,语言功能基本恢复,双上肢已基本完成生活动作,在家人搀扶下,双下肢已能慢走数10米距离。结论:本法治疗重症脑外伤后遗症疗效理想,且经济实用,无副作用,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