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2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494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286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1548篇
预防医学   756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199篇
  1篇
中国医学   2191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汗证是指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汗出,甚则浸湿衣物,在激动、紧张,亦或是天气影响时加剧,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1]。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临床上汗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2.
<正>汗是人体活动、气血运行、新陈代谢的产物~([1]),既是生理产物、又是病理产物。汗证则是由于气血阴阳不调,腠理不固所致的汗出异常。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伤寒论》中"病自汗出,此为荣气和",首次出现"自汗"病名。明代《医学正传·汗证》将诸汗统一,统称汗证。汗证是现代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现择验案3则(冉颖卓主治)介绍如下。1益气养阴敛汗范某某,女,67岁。2017年7月24日初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围绝经期潮热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等待组)。治疗组取穴百会、印堂、神庭、关元、气海、中脘、阴郄、太溪、复溜、三阴交。针刺治疗每次持续30 min,每周2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为等待组,试验期间仅给予同针刺组相同的健康宣教,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6周以及第10周随访评估其潮热频率和程度,以及更年期生活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针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①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在治疗后及随访时,针刺组较等待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治疗前相比,针刺组第3周即出现了潮热频率明显下降的趋势(P < 0.01),治疗后以及随访期针刺组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1)。而等待组在各时间点潮热频率及潮热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 0.05)。②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治疗后针刺组在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评分、社会心理、体能状况较等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1)。在随访期,针刺组在Men-QoL社会心理以及体能方面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两组Men-QoL性功能在治疗后及随访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及随访期,针刺组Men-QoL总分、血管舒缩功能、社会心理、体能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5),在Men-QoL性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等待组在Men-QoL总分及四个域方面均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安全有效,且对围绝经期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研究状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 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在中国称新疆出血热)因感染CCHF病毒引起,是中国目前已经发现的4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之一。CCHF病毒经蜱传播,是自然界中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在蜱→非人类脊椎动物→蜱之间循环的地方性动物传染病。人被带病毒蜱叮咬、接触感染动物内脏和皮毛、密切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本病。临床表现除具有一般病毒性出血热的基本特点外,以消化道出血、鼻腔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点和出血斑为特征。有关CCHF病毒的传播和致病机理及其基因结构和遗传变异的研究,使本病的病原特点、传播和流行分布得到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5.
王琦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5):846-847
2005年6月我室从1例外伤患者血液中分离培养出一株多重耐药的阴沟杆菌(Entembacer cloacae),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液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9岁,于11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并伴关节疼痛,影响活动及行走,并发现下肢腿部出现红色皮疹,就诊于外院,诊断为皮肌炎,给予激素和抗炎治疗无明显缓解,仍有间歇性发热,后入我院。经查T39·2℃,WBC18·4×109/L,N0·86,L0·14,HB139g/L,ESR25mm/h,ACT22  相似文献   
7.
产褥期褥汗对乳汁分泌的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褥汗与乳汁分泌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2月分娩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治疗组75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为母乳喂养指导,而治疗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产妇褥汗分泌及乳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护理干预,产后减少褥汗可增加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8.
阴阳相济法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青  张琼 《江西中医药》2003,34(10):32-32
“善补阳者 ,必欲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 ,必欲阳中求阴 ,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治精者 ,能使精中生气 ;善治气者 ,能使气生精。”这是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根据阴阳互根而提出的“阴阳相济”的治疗法则。我们在临床实践中 ,治疗有关疾病 ,使用“求汗于血”、“生精于气”、“引火归原”等治法 ,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三则如下 :1 求汗于血案 李某某 ,男 ,65岁 ,2 0 0 0年 1 0月2 5日初诊。该患者 1个月前曾因右股骨颈骨折而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3天前因感冒出现恶寒发热 ,无汗 ,头身困重 ,时有咳嗽 ,自…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致急性溶血反应死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死韩某(男,7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史。因再发心慌、胸闷半月于某年2月15日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降血压、改善心肌供血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心慌、胸闷症状好转。3月3日10时,死在输葛根素注射液后突发腰背部剧痛,解酱油色尿15ml,并感恶心、呕吐。连续查血常规m由入院时153g/L进行性下降至99g/L;尿常规BLD+++.PH6.0,出凝血功能示:APTT72.7s,TT85.8S,PT31.5S。INR2.45。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时40分患经抢救无效于同年3月3日20时40分死亡。因家属对其死因有疑义,遂委托本院对其进行法医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0.
仲景所著《伤寒论》冠古绝今,书中398条原文,太阳病篇所占178条,足以突出太阳病篇在六经辨证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太阳病的基本病机是感受风寒,营卫失调;其基本治则为辛温解表;“汗法”在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用之正确则药到病除,用之不当则变证从生.仲景在太阳病篇中对“汗法”有很详细的描述,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