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4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29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109篇
  2篇
中国医学   156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棉伟  陈一斌 《新中医》2019,51(1):254-256
<正>五更泻是以黎明前肠鸣而痛,或脐下作痛,泻去则安为主证的病症,其特点在于每天清晨必然发作腹痛泄泻,且多伴见肢凉喜暖,腹部觉冷,脉象多沉。历代医家多认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积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故又称其为肾泻,如张景岳《景岳全书》即有:"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泻不止。"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提出"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目前,中医内科学也将五更泻与泄泻肾阳虚衰证划同,治疗主以四神  相似文献   
2.
六经气津互化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与津皆生于水谷,气生于水,水化于气,津即为水。由于气津互化的密切关系,故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另一方,即所谓水化于气,亦能病气;气生于水,亦能病水。因此,太阳经气可概括为两大功能,即卫外和气化,是由气津互化而体现的;阳明气津之间,表现为相互制约;少阳经的气津互化,关系到少阳气机的条达舒畅及三焦水道的通调运使;太阴脾气的健旺,可使津液化生有源;少阴心肾精血充沛,滋养有时,才可使心肾之气化生有源;而厥阴之气的条达顺畅,又可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讨论了应用通腑泄热法治疗肠伤寒的指导思想,介绍了该法的药物组成及疗效分析。该法疗效较好,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未明的大肠炎性疾病,脾虚为其重要的病机特点之一.健脾法对其疗效的影响较为肯定。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立柱 《吉林中医药》2009,29(3):196-197
泄泻病名确立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湿与泄泻的关系最为密切,无湿则不泄,湿胜则濡泻的病机理念影响至今。分析泄泻与湿的关系,五泄相乘而为五变,均离不开湿,所以不论急性和慢性泄泻皆与脾湿有关。泄泻治法较多,但运脾化湿是治疗泄泻之大法,从湿论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黎莉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06-2006
目的探讨保肾泄浊免煎剂对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辨证属于脾肾气虚、湿浊内停患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保肾泄浊免煎剂口服,检测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结果总有效率92.6%,治疗前后比较尿蛋白排出明显减少(P=0.002),血红蛋白明显增加(P=0.002)、血浆蛋白显著增加(P=0.001),肾功得到明显改善(P=0.000)。结论保肾泄浊免煎剂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学用下瘀泄热豁痰开窍法治疗肺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斌 《中医杂志》2003,44(3):236-237
颜德馨教授以善从气血辨治疑难病证而闻名,笔者随侍左右有年,每将颜师心法施诸临床,多有得心应手之感。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一般多责之肺肾之虚、痰涎之盛,或兼郁热、或有水泛,而少有从瘀论治者。颜师认为肺心病确有咳喘、略痰等痰浊蕴肺症状,并多兼黄痰难咯,大便秘结,下肢水肿、球结膜水肿等郁热、水泛之象。还观察到本病患者也往往  相似文献   
9.
顺时辨证论治五更泄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般都认为五更泄乃脾肾阳虚、火不暖土所致。在治疗上采用温肾补土的四神丸辈统治该病,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其原因为何?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以温肾补土之法统治五  相似文献   
10.
李蕴华 《江西中医药》1993,24(3):17-17,21
我省老中医钟明远,从事中医50余年,学验俱丰,运用通腑泄热法,救治危症,多获良效,兹将所录验案举隅如下:1 通腑泄热涤痰开闭治愈中风病马某某,男,36岁,工人,偶因夫妻口角,饮酒后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当地卫生院诊为中风病而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