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导读沈自尹(1928—2019)为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的第四代传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中医,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师从姜春华教授。本文记述沈自尹先生的生平纪事,并介绍其主要学术创见、实验成果及著作。先生继承与发展了姜春华教授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创新性提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观点,并  相似文献   
2.
黄建华  肇晖 《上海医药》2011,32(9):417-420
一辈子,他为了党交办的一个使命孜孜以求;半个多世纪,他深入探究“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之辨证理论的真谛。沈自尹院士有着丰富的经历,他是一位老专家、老教授,学术研究颇有造诣,但又不同于许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他心系国之兴衰,是一位老革命、老党员,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国家发展的跌宕起伏。几十年来他专注于中西医结合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辞辛苦,不畏艰难……  相似文献   
3.
前文记述了沈自尹先生的生平纪事、学术创见、实验成果及著作,本文阐述其三方面的代表性学术成就。(1)基础理论现代研究:从现代科学的全新视角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撰写有关基础理论研究论文35篇,内容涉及太极阴阳、藏象生理、证候本质、辨证论治等;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不仅要立足临床实践,而且要采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2)肾的本质科学实验:沈自尹先生及其团队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医肾的本质,历时半个多世纪,出版《肾的研究》等相关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主要涉及肾主调节研究、肾主衰老研究、肾主纳气研究、肾主水液研究、肾主骨髓研究五大主题。(3)治疗法则临床阐述:著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及《中医治则研究》,重视医理对治疗法则的指导,并结合中西医临床实际阐释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4.
沈自尹治喘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兴娟 《中医杂志》1999,40(3):139-140
沈自尹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0年来谨求古训,取中、西医之长,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善治哮喘、肾病、胃病、肝病等疑难杂症。笔者随师临证,深受启迪,现将其治喘方法和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西结合”可能只是同时吃中药和西药。对于沈自尹院士来说,“中西结合”就是用现代医学理论,深入、科学地研究并诠释传统中医理论。沈院士倾尽心血的研究发现,中医“肾阳虚”的表现与现代医学中下丘脑功能低下的症状很契合,并首次用现代科学方法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下丘脑。近来更是采用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证明了补肾药可有效提高下丘脑的双氢睾酮受体亲力以及CRFmRNA的基因表达。“中西结合”在沈自尹院士的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风采。  相似文献   
6.
<正>为庆祝《中医文献杂志》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建馆60周年,本刊即将于2015年11月出版增刊——"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经验专辑(二)"。增刊主要汇集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32位馆员,以及原聘的3位馆员和2014年新聘的3位名誉馆员各具特色的学术经验。32位馆员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国医大师石仰山教授、严世芸教授、柏连松教授、蔡淦教授、石印玉  相似文献   
7.
沈自尹出生于1928年,当时的社会处于动荡和战争之中。抗战开始他随家迁至宁波镇海乡下.但是不久宁波也沦陷。当时沈自尹刚念完初中,由于不甘心接受亡国奴的教育.和几个爱国同学背井离乡.跑到艰苦的宁海游击区.在跃龙山的鄞县联中求学。抗战胜利后随学校迁往宁波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医学院。  相似文献   
8.
9.
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沈自尹院士等提出“同病类证”的概念,是对辨证论治理论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此文之前,王文健教授也已多次阐述了“同病类证”对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微观辨证是沈自尹教授等提出的一种辩证方法。“微观辨证”概念的提出是中医临床诊治、循证医学发展和中医证候学发展的需要和结果。为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笔者谨就微观辨证的有关内容提出一点认识,不足之处请同道纠正。1微观辨证是中医发展到现阶断的必然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