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正>发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究其原因,中医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本文探讨的外感发热,是指人体感受六淫或疫毒邪气所致的以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是机体抵御疾病、正邪博弈的反应。汪再舫为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汪再舫主任医师每年诊治外感发热患者无数,屡  相似文献   
2.
<正>方名:益气舒心汤组成:黄芪15g,太子参15g,山萸肉15g,炙甘草5g,麦冬15g,升麻5g,柴胡5g,知母8g,丹参15g,红景天10g。功能:益气强心,升阳固脱。主治:舒张性心力衰竭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症(症见胸闷气短,神萎乏力,或心悸怔忡或下肢略有浮肿,苔少脉细等)。用法:加10倍量水浸泡2h,煎煮2h,过滤后加8倍量水,煎煮1.5h,过滤后加6倍量水,煎煮1h,过滤。将3次滤液合并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汪再舫主任应用益气强心汤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机以气虚为本,痰(湿)瘀为标,病位在心,与肺、脾、肾相关。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临床常用自拟益气强心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4.
5.
李鹤 《河北中医》2013,35(8):1128-1129
心力衰竭是由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心脏功能受损,心脏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出量,并致组织灌注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组病理、生理症候群,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丧失劳动力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力衰竭属中医学心水、喘证、水肿等范畴.心力衰竭有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之不同,亦有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区分.汪再舫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多年,在心力衰竭的诊治中,擅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应用益气强心汤和益气舒心汤分别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收效良多.笔者有幸跟随汪老师学习,兹将其治疗心力衰竭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膏方,又称膏剂、膏滋药、煎膏剂,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内服膏剂,是将饮片再三煎熬,去渣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可长期服用。它在祛除疾病、改善体质、补益虚赢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李鹤 《广西中医药》2017,40(4):62-63
<正>慢性心衰是由于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使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种综合征。随着全球人口年龄老龄化,慢性心衰的发生率逐年升高[1-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心衰的发生、发展认识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并且认识到心衰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修复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阻断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激活  相似文献   
8.
李鹤 《山东中医杂志》2011,(12):881-882
<正>心力衰竭(CHF)是由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心脏功能受损,心脏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出量,并致组织灌注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组病理、生理征候群,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丧失劳动力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江苏省名中医、淮安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汪再舫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心血管内科病方面学验俱  相似文献   
9.
<正>汪再舫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教研工作50余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疾病,尤其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研究颇多。升陷汤一方即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主要由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组成,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主治胸中大气下陷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