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柳宝诒清末医学家。字谷孙,号冠群。澄江(今江苏江阴)人。学识宏博,医名尤著。编有《柳选四家医案》(1904年刊)。又撰《温热逢源》三卷,著《素问说意》一卷、《惜余医话》四卷。  相似文献   
2.
3.
从治学、望诊、脉诊、伏气温病及杂病诊治等方面介绍柳宝诒《惜余医案》诊疗特色。柳氏临证师古不泥,善于开拓创新;临床重视望诊、脉诊,经验丰富;诊治伏气温病时,善用透托之法;诊治杂病,急则治标,缓则从本,立法严谨,组方灵活,用药炮制丰富,常一药多用,并且注重病人体质,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4.
基于“伏寒化温”学说,通过研究叶天士与柳宝诒主要著作中伏气温病的内容,比较两者对伏气温病的病因、发病、辨证、治法、方药认识的异同。病因方面,两者皆从邪伏少阴说,发病认识存在内外之分;辨证方面,两者均重视伏气温病的鉴别诊断,叶天士从临证角度将伏气温病辨证分型,柳宝诒从寒温统一角度出发,重视六经及兼症;治法方面,两者均重视顾护津液,叶天士治以“清、养”并以清热逐邪为先,柳宝诒治以“清、养、透、托”并强调育阴扶正;在遣方用药上,两者对黄芩汤、伏温中后期的用药及助阳之品的运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柳宝诒的《温热逢源》对伏邪温病的因机证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为温病伏邪学派的代表作。通过分析柳氏对伏邪温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发现其注重辨伏邪的升降出入态势,治疗以调畅气机为主,因势利导,以给邪以出路为宗旨,更符合温病的升降出入辨证。  相似文献   
6.
柳宝诒是晚清江阴名医,临床经验丰富,著作颇多,尤以其所评的四家医案,人尤称之。其所留医案亦颇多,特点是叙述病理切要,分析证候细致,立法处方有根有据,能理论联系实际,阐明辨证施治的规律,其用药有独特之处和不同的见解,阅读有所感触,兹述其一二如下。  相似文献   
7.
伏气温病是外感中常见病,见证繁杂,多重险之候.其邪无不伏于少阴,或乘经气之虚,或夹新感之邪,随经而发.辨证先辨六经,伤寒温病皆同;再分兼夹:新感引动伏邪,伏温而兼内伤.治法清透泄热,养阴补托为两大法.  相似文献   
8.
柳宝诒在深入研究伏气温病的基础上提出了女科疾病多为热邪内蕴、伏而发病,瘀热内蕴、营阴受损为主要病因.其辨证时重视女科疾病易损营伤阴的特点,治疗用疏瘀化热、养营托邪之法,巧用经方灵活化裁,擅长以药制药,尤擅用生地黄顾护阴津.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