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季酷热多雨,具有阳气壮盛、天暑下迫及地湿上蒸的特征,也是阳阴之气转换之时。古人认为其‘阳气内伏,暑毒外蒸’,最易引发‘阳泄于外,湿蕴于内’的疾病,疰夏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刘仕昌教授治疗暑湿发热,见解独到,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临证多年,深得教诲,受益匪浅。兹将其经验整理介绍于下。1 察病因,明病机,为辨证关键刘老认为暑湿发热所致病邪是暑湿之邪,暑为热之盛,湿为重浊之阴邪,暑湿之邪致  相似文献   
3.
伏暑是发于秋冬而临床具有暑湿见证的一种急性热病。其发病特点是初期类似感冒;继而形似疟疾,惟寒热多不规则;以后则但热不寒,入夜尤甚,天明得汗稍减。而胸腹灼热却不清除,大便多溏而不爽。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足部疗法起源最早的国家,汉代《华伦秘笼·足心道》中记载:“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足部末梢神经和血管极其丰富,穴位颇多,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的起止都在脚上,奇经八脉的阴晓脉、阳晓脉、阴维脉、阳维脉,也都起于足部。这些经脉加强了足部与全身组织、器官的联系,通过刺激脚上穴位、经络可起到调节脏腑气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胸痹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胸部闷痛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随着心系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临床中可以观察到不少患者在“三伏天”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出现如胸闷、气短等症。目前未有明确的暑湿胸痹的治疗指南参考,西医在此方面未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姚魁武教授作为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在治疗胸痹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在传承蒲辅周和薛伯寿恩师的学术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胸痹于“三伏天”发病,其本质为长夏暑湿致病,患者多内虚为本兼有外邪侵犯,治疗当根据五运六气、四时节气等因时制宜,临证时补虚不忘泻实,扶正以补肾为主,侧重理气化湿,常应用香薷饮、清暑益气汤等经典方剂,依据症状,谨守病机,常配伍应用祛暑化湿,理气健脾药物,固本祛邪,每获良效。该文将结合临床治疗暑湿胸痹的典型验案,对姚教授用药经验进行介绍,为暑湿胸痹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琚玮 《四川中医》2004,22(9):29-30
以清署益气汤命名者,李东垣立方在先,但东垣之方在清代却遭诸多温病学家非议,王孟英认为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并另制清暑益气汤,此说一出,和者极多,致使东垣之清署益气汤竞渐被湮没无闻。其实东垣认为暑邪是标,元气为本,故针对暑伤元气,湿困脾胃的病机而制方,溶清暑、益气、养阴、健脾、活血、理气、燥湿、渗利于一炉。放之儿科临床,小儿素体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脾常不足,元气虚弱,诸多慢性病症的病变过程中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临床以本方灵活加减可达标本同治、气血兼理、攻补兼施之功效,达异病同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俐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2):96-96,114
目的观察穿琥宁粉针与甘露消毒丹治疗暑湿高热的疗效.方法将暑湿高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穿琥宁粉针入液静滴,并口服甘露消毒丹加减方;对照组静滴头孢噻肟钠.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穿琥宁粉针与甘露消毒丹治疗暑湿高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9.
夏天,一个热字折磨多少人。经过春天的三个月,自然界的阳气已渐达洪盛的境地,一方面天阳下逼,另一方面地热上腾,天地之气得以交合。自然界的植物顺应这一变化,变得更加蕃茂,因此才有"蕃秀"、"华实"之说。人体也应顺应天地的气机,以令阳气升发。炎炎的夏天,除了让人难耐的暑热外,湿邪也让人不得不防。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与热邪合并则成湿热,这就像夏天的“桑拿天”,不光热还蒸得人难受,让人喘不过气来。湿邪与寒邪合并则成寒湿,与风邪合并则成风湿。祛风很容易,但若发展成风湿那就难办了,一时半会好不了。  相似文献   
10.
刘仕昌(1914-2007)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中医.从事中医温病及内科临床70余年,治疗温病斑疹、暑湿、淋证、中风等疾病,有较好疗效,现将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