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对60例中风偏瘫病人(脑梗塞)采用头穴快速捻转刺激法、慢速捻转刺激法和留针法治疗,以肌力、痛阈为实验指标,三组头穴刺激手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捻转疗法好于慢速捻转法及留针法,而慢速捻转法较优于留针法。本实验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头穴理论及验证了中医针灸“得气”“行气”理论并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头针电动捻转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清国  王朝阳  李军 《中国针灸》2003,23(4):200-20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方法,穴取中极、归来、太冲、三阴交,治疗24次为一疗程,共160例.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定指数(L),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I-PSS和L.结果160例患者治疗前I-PSS积分为23.4±5.8分,L积分为4.4±0.5分,治疗后I-PSS积分为10.2±5.1分,L积分为1.3±1.2分,治疗前后I-PSS和L积分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缓解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49-151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泻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肝火上扰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捻转泻法组、留针对照组和理疗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针刺捻转泻法、针刺留针及理疗三种方法治疗。各组治疗前后比较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临床疗效、耳鸣致残量表评分,3个疗程后对比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各组耳鸣严重程度、耳鸣致残量表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捻转泻法组评分均低于理疗对照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评分差值捻转泻法组均高于留针对照组及理疗对照组(P0.05),3组耳鸣显效率分别为60%、40%、31.4%,捻转泻法组和留针对照组显效率均高于理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捻转泻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火针治痔疮     
<正>笔者拜读《孙学全针灸临证集验》一书,觉得其介绍的火针治痔,颇有特色。孙学全老师一般取长强、承山二穴,首先令病人取俯卧位。医者用1.5寸长毫针,将针身前1/3放酒精灯火烧后迅速刺入长强0.5~1寸,并将针速捻3~5下即出针;承山向上呈45°斜刺0.5~0.8寸,用捻转手法,持续行针3~5 min。  相似文献   
6.
头针足运感区配合五脏俞治疗中风后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足运感区配合五脏俞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针刺足运感区,用28号长2寸华佗牌不锈钢毫针,刺入深约3 cm,指下不紧不松而有吸针感时,行快速捻转约200次/min,同时用28号2寸华佗牌不锈钢毫针在背部五脏俞平刺入,针尖朝向腰部,施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15天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方法服用番泻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对照组有效率76.6%.结论:头针足运感区配合五脏俞治疗中风后便秘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彭江华 《中国针灸》2002,22(8):30-38
1 一般资料所选择 4 8例均为针灸科门诊病人。男 2 2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6 4岁 ,平均 5 1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5年。2 治疗方法(1)取穴定位 让患者用力握拳向掌侧屈腕 ,在腕部掌侧可有三条纵行皮下的隆起 ,中间者为掌长肌腱 ,桡侧的为桡侧腕屈肌腱 ,尺侧的为尺侧腕屈肌腱。在下端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选一进针点A1,沿尺侧腕屈肌的内侧缘向远端移动 2厘米左右再定一进针点A2 ;在下端腕横纹上的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进针点B1,再沿桡侧腕屈肌腱向远端移动 2厘米左右定一进针点B2 (见图 1)。图 1 针法示意…  相似文献   
8.
捻转补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提插与捻转是两种不同的操作形式,而在调气与补泻中有着相同的作用,但是两种手法产生的效果却有差异。在调气中提插所产生的刺激量较大,故调气效果较捻转好。在补泻中两种手法的针刺效果也不同,提插补泻与捻转补泻对皮肤温度影响不一致,两种补泻手法治疗疾病的性质也有差异。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结合病情和针刺部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捻转刺法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复习历代文献,追溯捻转手法的发展历史,分析在各个历史时期捻转刺法的操作方法,总结捻转手法的演变经过.结果发现民国以前的捻转刺法以单向捻转为主,民国时期受到日本针刺手法的影响,逐渐演变为往复捻转,之后往复捻转成为捻转手法的主流.与往复捻转相比,单向捻转具有更强的刺激作用和软组织松解作用,能够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