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中国中药学家屠呦呦研究员获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日前授予80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发现始于半个世纪前中国组织的抗疟疾药物研发523任务。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研究员是抗疟中药研究的关键人物之一。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拉斯克奖是国际医学界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拉斯克奖获奖者名单公布。基础医学奖授予瑞士巴塞尔大学的Michael N.Hall教授,以表彰他发现了营养活化的西罗莫司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TOR)及其在细胞生长代谢调控中的关键作用。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Douglas R.Lowy教授和John T.Schiller教授,以表彰他们为预防宫颈癌及其他肿瘤而开发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公共服务奖授予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以表彰该机构在过去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为数百万妇女提供必需的健康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北医校友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目前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拉斯克奖由著名美国广告人阿尔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设立,自1946年起每年颁奖一次,包括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1994年之后增设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家庭药师》2011,(12):33
老胡随笔《家庭药师》蛋炒饭2011年9月12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据说,这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大奖新鲜出炉,无数媒体竞折腰。作为专注药物科普的媒体,我们欢欣之余,却将显得过于热情的青蒿素扔入冰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纽约2011年9月23日电: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23日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16年9月13日,拉斯克奖获奖者名单公布。基础医学奖颁发给William G.Kaelin,Jr.、Peter J.Ratcliffe以及Gregg L.Semenza,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临床医学研究奖颁发给Ralf F.W.Bartenschlager、Charles M.Rice以及Michael J.Sofia,以表彰他们对丙型肝炎的“复制子”系统的研究及药物的研发。特殊贡献奖颁发给Bruce M.Alberts,以表彰他在DNA复制和蛋白质生化研究方面的发现,在国家和国际科研机构中为改善人类生活而展现出的富有远见的领导力,以及在改进科学和教育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欣悦 《现代养生》2011,(22):6-10
2011年9月,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写下新篇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得主名单在美国纽约诞生,一位81岁的中国女药学家赫然在列,填补了华人十年未获此奖的空白,也造就了第一位在中国独立完成研究的获奖者。以"抗疟神药"拯救千万人生命,自己却安守清贫默默耕耘,以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8.
2011年度拉斯克奖日前揭晓,80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教授屠呦呦因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获得临床医学奖。  相似文献   
9.
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10月23日将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  相似文献   
10.
风向标     
正在北京最大的担心是空气污染,时间久了,总结一条规律,别的治理雾霾的方式收效甚微,只有风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只要刮风,空气就能好几天。几天不刮风,空气就会变得一塌糊涂。关注风的消息成了一个新的习惯,不仅关注风速、风向,还包括一切风的信息。说到风向,让人想到人类最古老的气象设施——风向标,为了辨别风的方向,古代人开始使用最原始的布条、旗帜来辨别风的方向。古希腊人很早就利用风向来区别风,定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