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8篇
  2篇
中国医学   39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整体观念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其历来主张天人相应,形神合一,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所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怒伤肝,思伤脾”等,心理因素致病的现象,越来越多地被现代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神志学说辨析百合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神魂魄意志五神与五藏、五官、五体的配属关系.结合文献对百合病命名、病位、症状、病机及愈期判断加以探讨。提出百合病属中医神志失和类病变,由热病伤阴,余邪未尽.心肺阴虚,神志失养,加之情怀不畅,气郁不舒,百脉失调,形神失和而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不安障碍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中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不安障碍患者40例。[结果]显效31例(77·5%)、有效7例(17·5%)无效2例(5·0%)。SDS、CM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不安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病症结合、内外同调,佐以针灸针刺之法。本病的治疗中医内外同调有着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应在临床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急危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研究表明,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1],可能与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离异/丧偶、性别、急诊PCI等因素相关[2-3];而焦虑抑郁通过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增强体内炎症反应等,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影响PCI术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4]。  相似文献   
6.
唐陈佳  范平 《光明中医》2023,(6):1055-1058
目的 探讨怡心通脉汤对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4例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怡心通脉汤,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证候、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片用量、S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AQ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怡心通脉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状态临床疗效可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十堰市太和医院治疗的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腕踝针法)和观察组(n=43,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和偏身肢体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赛涩、口舌歪斜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偏身肢体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采用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偏身感觉障碍,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崔云教授认为,天癸衰竭、肾脏虚衰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根本病机,水不荣木、肝气郁结是本病的关键病机,应重视生理和心理双重诊治。其治身之法包括肝肾同补以益虚损、滋肾疏肝祛邪以调气血,选方用药精当;其治心之法主要通过言语疏导、运动减压等方式调畅情志。  相似文献   
9.
形神兼养理论是中医养生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内经》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 ,试从辨证的形神一体观和具体的形神兼养大法两个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的探讨和总结 ,使之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并阐述了它的现实意义。为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 ;为现代心身医学的建立和养生保健提供宝贵经验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医籍在论述养生时,常常强调形神兼养,力求达到身心俱健之目的。如《内经》所说:“精神内守”,“形与神俱”,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晋代嵇康在《养生论》中也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应当“修性以养神,安心以全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意即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