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3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宫内节育器副反应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内节育器 (IUD)的副反应主要为出血 ,白带增多和腰酸腹坠 ,常发生于放置IUD后一年内 ,尤其是 3个月内。临床表现为月经先期 ,月经量多 ,经期延长或周期中点滴出血。因IUD可引起子宫内膜无菌性炎症及异物反应 ,可导致分泌物增多 ,带下症 ,腰酸或下腹坠胀。笔者于 1995年以来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本病多例 ,疗效良好 ,现就其中的月经过多 ,带下症 ,腰酸腹坠的辨证治疗作一介绍 :1 月经过多1 1 气虚型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甚至迁延月余不止 ,经色淡或淡红 ,质稀薄 ,面色萎黄 ,头昏 ,倦怠乏力 ,小腹下坠 ,心悸 ,失眠 ,舌淡、苔薄白…  相似文献   
2.
槐为豆科植物的槐树,又称豆槐、白槐、细叶槐、护房树等。为落叶乔木,生于山坡、平原或庭院内外种植,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其花、叶、枝、胶、根、白皮、角等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易黄汤加味治疗带下病2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君 《陕西中医》1997,18(6):246-246
采用自拟易黄汤加味(芡实、生山药、白果、车前子、黄柏、柴胡、生苡仁等)治疗带下病200例,总有效率93.5%。提示本方有清热泄浊、疏肝健脾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5.
三仁汤新用     
三仁汤新用钟秋生(中医系89级学生)关键词三仁汤,临床应用,胰头肿痛,肺结核,水肿,耳聋,乙肝,带下腰痛,中医药治疗清代医家吴瑭撰《温病条辨》,立三仁汤,该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炙甘草、半夏、淡竹叶、滑石、通草、厚朴等9味药组成,具有宣通三焦气机...  相似文献   
6.
在妇科病的治疗中,以调肝益肾之法多获良效,例举月经失调、绝经期综合征及带下病验案三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关元(Guan yuan) 归经穴属任脉,小肠募穴;交会穴之一,为足三阴、任脉之会。 定位在腹白线上,脐中直下3寸处。 取法仰卧,将脐与耻骨上缘中点的连线分成5份,上3/5与下2/5的交点处是穴。 刺法直刺0.5~1寸,斜刺1~1.5寸;灸法。 主治1、遗尿、尿频、尿潴留 毫针刺法,针  相似文献   
8.
宫颈糜烂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近几年来笔者应用中药阴道内置治疗本病 3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2例患者年龄 2 6~ 42岁 ;病程 2 2天~ 3年。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 ,阴道检查可见宫颈有亮红色的细颗粒糜烂区及颈管分泌脓性黏液样白带。治疗方法药物配制 :乳香 1 5g,没药 1 5g,儿茶 1 5g,山甲1 5g,珍珠粉 6g,铜绿 1 5g,漳丹 9g,轻粉 6g,冰片3g,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治疗时用 1∶ 1 0 0 0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宫颈 ,用带线棉球沾取上药置入阴道内宫颈处 ,6h后取出棉球 ,每日 1次。治疗效果本组患者经 6~ 1 8次治疗…  相似文献   
9.
陈宜伦 《江苏中医药》2003,24(10):35-35
程氏萆分清饮出自《医学心悟》 ,古今方书皆用以治疗湿热下注膀胱之淋证、尿浊。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妇女湿热带下 6 0例 ,获得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 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年龄 2 0~ 4 5岁 ,其中 2 0~ 2 9岁 2 2例 ,30~ 39岁 30例 ,4 0岁以上 8例 ;病程最长4年 ,最短 6个月。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并经妇科及B超检查 ,排除输卵管与子宫体、子宫颈的恶性肿瘤。2 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 :萆 15g ,石菖蒲 10g ,黄柏 10g ,白术10g ,丹参 10g ,车前子 15g ,…  相似文献   
10.
张华 《河北中医》2003,25(10):760-761
六味地黄丸为宋代钱仲阳所创 ,后世医家根据其“肝、脾、肾三阴并补” ,“补中有泻”的立法配伍特点 ,广泛用于主治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聋耳鸣、遗精盗汗或虚火上炎所致骨蒸潮热等各种证候。笔者常以此方治疗妇科疾患 ,亦颇有效 ,现举例如下。1 围绝经期综合征李某 ,女 ,48岁。 1 9980 6 1 5初诊。月经紊乱 1年有余 ,精神忧郁 ,情绪不稳定。于某医院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经西医治疗无效。刻诊 :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 ,精神不振 ,失眠多梦 ,月经周期不规则 ,时有潮热盗汗 ,手足心发热 ,口干咽燥 ,小便短少 ,大便干结 ,舌质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